来源 : 2017 年 11 期
深海探险看“蛟龙”
作者: 沐繁竹
“蛟龙号”入海
“蛟龙号”海底遨游模拟图
海平面下数千米的深海海底是地球上最宁静且神秘的地方,科学家对那里一直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然而,好奇心并不是驱使科学家探索深海的唯一原因。要知道,深海里还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它们对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是,因为海洋深处巨大的压力和未知的危险,别说几千米的海底,普通人连几十米深的浅海都无法潜入。
不过,科学家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凭借着超凡的智慧和永不言败的精神,他们研制出了一种能够下潜到深海海底的载人潜水器。其中,中国的“蛟龙号”潜水器是众多载人潜水器中的佼佼者,在它的保护下,科学家可以深入几千米的海底,安全地进行科学考察。
九大“龙氏”装备,勇探海底世界
虽然名字叫作“蛟龙”,但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样子更像是一条张着嘴的大白鲨。它的长、宽、高分别是8.2米、3.0米与3.4米,质量为2.2万千克。你别看“蛟龙号”质量不小,它跑起来的最高时速可达46.3千米(即25海里)。更厉害的是,“蛟龙号”当前最大的下潜深度为7062.68米,理论上它的工作范围可以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而它之所以这么厉害,就是因为身上“穿”着一套神奇的“龙氏”装备。
三项独门“龙技”,收获无数“战利品”
除了一身厉害的“龙氏”装备,“蛟龙号”还拥有三项世界领先的独门“龙技”,它们分别是:
1.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
驾驶汽车时,驾驶员的脚总放在油门上,精神也高度集中,时刻注意观察前方路况,难免会产生疲劳感。而“蛟龙号”的驾驶员是幸运的,因为它具备自动航行功能,只要驾驶员设定好方向,就可以放心地进行观察和科研。更为令人称奇的是,“蛟龙号”还能悬停定位。一旦在海底发现目标,“蛟龙号”不需要像其他国家的一些深潜器那样必须安全搁浅后才能开始作业,而是由驾驶员行驶到相应位置,立马“定住”位置,与目标保持固定的距离,然后用机械手进行各项作业。
“蛟龙号”采集到的海底白色海绵样品
“蛟龙号”从海底带回来的海星和珊瑚样品
2.高速水声通信技术
陆地通信主要靠电磁波,它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可这一利器到了水中就没了用武之地,因为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距离只有几米。而“蛟龙号”要潜入数千米深的海底,如何与母船保持联系呢?不用担心,中国的科学家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采用声呐通信(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信任务的科技手段)。“蛟龙号”上装载的高速水声通信系统能够适时传输语音、文字和图片,这是其他国家绝大多数载人深潜器所没有的。
3.超大容量的充油银锌蓄电池
“蛟龙号”在深海要待上近十个小时,还要不停运动和作业,但因载荷问题不能携带太重的燃料,因此能源供给是个大难题。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容量充油银锌蓄电池轻松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电池是目前国际上深海潜水器所装备的最大容量的电池之一,起始电量超过110千瓦时,只要装上它,“蛟龙号”就可以在海底尽情地遨游和工作啦!
从2009年第一次下潜到2017年,8年时间里,多次勇闯深海的“蛟龙号”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战利品”。这其中包括了各种生物样品、金属结核样品、岩石样品……还有许许多多珍贵的图片。不过“蛟龙号”并不满足于此,它还将向着更深的海底进发,为中国的深海科研事业继续奋力下潜!
(插画绘制/涂图图 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