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00 年 02 期
海中为何也有“飞碟”
作者: 陈夏法
1967年秋,美国的“阿尔文”号潜艇在大西洋百慕达执行海底考察任务。当潜艇潜至80米水深时,一股暗流袭来,艇身剧烈晃动,尔后就像陀螺一样在水底打起转来。这种突如其来的反常水文现象,使“阿尔文”号艇长G ·杰克逊惊出一身冷汗。难道“阿尔文”号要在百慕达海底遇难?随后,他又从监控室内的监视器上发现,“阿尔文”号莫名其妙地闯入一团与海水完全不同的异常液体中。G·杰克逊艇长立即下令潜艇紧急上浮。当“阿尔文”号浮至水面时,发现底下有一个直径达500米、厚度约60米的异常液体圆盘在快速打转,并慢慢向艇尾方向滑去。难道“阿尔文”号遇上了海中“飞碟”?
无独有偶,前苏联的一艘潜艇也遇到过这种海中“飞碟”。1972年,北约组织在南太平洋举行海上军事联合演习,前苏联为了刺探军情,派出了一艘代号叫“WTQ”的核潜艇跟踪北约联合舰队。当这艘潜艇进入南太平洋后,便在离海面90米稳定深度潜行。这时,核潜艇受到一股神秘力量的控制,绕着直径约3000米的圈子打转。艇长米里奇布维·洛斯基命令潜艇加大马力闯出圈子,结果枉费心机核潜艇总是摆脱不了这股神秘力量的控制。接连绕了5个圈子后,洛斯基命令潜艇下潜50米,但潜艇在140米深处的水中仍旧打转。无奈,洛斯基只得命令潜艇上浮。当潜艇在离水面只有20米时,这种打转现象才消失。据洛斯基事后说,他当时确实怀疑潜艇遭到飞碟劫持。
从此以后,海中“飞碟”就像空中的不明飞行物UFO一样,广受科学家的关注。最近,世界海中研究会作了统计,大海深处的“不明飞行物”迄今为止发现了 340多个。
事实上,所谓的海中“飞碟”是一种特殊的水团。这种水团从温度、含盐量、密度、到所含的化学物质,都与周围的海水不同,因此表现为一个边缘分明的“独联体”。这一股与众不同的水团随着海流和漩涡,一边前进,一边高速旋转,形同旋转着的大盘子。它周游海洋世界,往往长达数年而不解体。
那么海中“飞碟”是怎样产生的呢?
科学家们经过考查,已经解开此谜。海中“飞碟”大多诞生于大江、大湖和大河的入海口处。当密度和性质迥然不同的淡水与海水相遇时,可能出现互不相容的局面,彼此就如“井水不犯河水”一样互不侵犯,在海洋深处以各自不同的速度打转。
海中“飞碟”的规模要比空中飞碟大得多。在大西洋中发现的一个“飞碟”,直径达80千米,它在海中飞速旋转时,竟“吞进” 了大量的鱼虾,使这些鱼虾长时间晕迷不醒,直至死亡。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在大西洋百慕达神秘失踪的船只和潜艇,有一部分可能是由海中“飞碟”造成的。此外,不断移动着的海中“飞碟”,还可能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也许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如果海中“飞碟”的旋转力能被我们利用,比如用作发电,那将是人类利用海洋能源的一种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