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眠——动物消夏的妙法

来源 : 2003 年 08 期 

夏眠——动物消夏的妙法

作者: 董世芳

有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这并不奇怪,但你知道吗?有一些动物却有夏眠的特性。动物的夏眠与冬眠一样,是求生的-种特殊本领,是动物在夏季的炎热、干旱等恶劣条件下的一种生存方式。

每当酷暑来临之际,夏眠动物便会提前“吃饱喝足”,在体内贮存充足的脂肪,夏眠时,它们将体内的新陈代谢降到最低限度,从而消耗最少的能量,一直到环境适宜再醒来。

爬行动物中较著名的夏眠动物有西班牙的草原龟和中国渤海湾蛇岛上的腹蛇。在干旱的夏季,草原龟潜伏在岩石窟窿里不食不动,可达数月之久。渤海蛇岛上的腹蛇,在每年7月前后,便钻到石缝里进行夏眠,直到秋季才苏醒。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一种爱吃蚯蚓的箭猪。在炎热的夏季,地面灼热发烫,使得蚯蚓不能在较浅的地表层生活了,箭猪就没有食物填肚子了,它只好蜷曲着身子,躺在自己用树叶铺成的窝里酣睡不醒。这时它的身体冰凉,好像已经死去,但等到天气转凉时,它又“活”过来,四处觅食,活跃如常了。

在河水干涸的季节,非洲鳄鱼会主动地把自己埋人泥土中,睡上几个月,直到河水上涨。热带沼泽地区,夏季往往会出现连续几个月的干涸期,这时的攀鲈、鲶鱼、乌鳢和熊足鱼,还有印度的蛇头鱼、马来西亚的大淡水鱼等,也常常埋在泥里大睡,以此度过炎夏。

生活在海底水藻丛中和岩石孔洞中的棘皮动物海参,由于惧怕酷暑,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夏眠。当水温超过20℃时,它就忍耐不住了,匆匆忙忙转移到海浪较小的地方,一头钻进岩石下的黑暗处,用脚紧紧攀住岩石,仰面朝天安逸地睡去,一睡就是100天左右。

夏眠时间最长的是非洲的肺鱼,它是一种介于鱼类和两栖类之间的珍奇动物。当雨水充沛时,它可以用鳃痛快地呼吸,到了夏季水源干涸时,它便立即钻人泥中,不吃不喝,“深居简出”。由于天气炎热,外面的泥堆早已被烘干,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泥洞,肺鱼用嘴在泥洞上打开一个小“天窗”,用肺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这段夏眠可达四个月之久,但中途如果有人把肺鱼从泥土中挖出来放人水中,它会很快苏醒,在水中嬉戏起来。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