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08 年 7,8 期
“鱼类”歌唱家
作者: 瑞月
一般人都认为鱼类是沉默寡言的,这显然是错误的,其实许多鱼类能发出各种令人惊奇的声音。例如:康吉鳗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箱鲀能发出犬叫声;鲂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
有的鱼不仅会叫,还有一副“金嗓子”,是名副其实的鱼类“歌唱家”。比如人们爱吃的黄花鱼就有一副“金嗓子”,能唱出“哗啦”“咯咯”等不同音符,它的“歌喉”常常招致灭顶之灾,渔民们根据黄花鱼所具有的特殊嗓音、音量大小、“旋律”的优美程度,可判断鱼群的数量和游动方向,从而把它们一网打尽。此外,一种居住在我国沿海的鱼类的歌喉善鸣善啭,清脆多变,有时像蛙叫,有时像竖琴声,有时则像铃铛,简直是鱼类口技天才。还有海鸡,会仿效雄鸡啼鸣;鼓鱼会发出似鼓声的音响。如果把各个歌唱家聚集起来,真可以组成一支鱼类的交响乐团呢。
鱼能发声的秘密在于鱼鳔。当鱼鳔被肌肉压迫收缩时,鳔中便放出气泡,于是形成音响。通常能传到人类耳朵的并不是鱼类全部声音的展露,许多时候当鱼类在表演它们的歌技时,由于水的阻隔,人类并没有欣赏到。如果有机会将所有鱼类美妙的歌声收集起来,主办一台鱼类音乐会,那一定会使人大饱耳福。此外,鱼类能发出声音也有一部分是靠骨骼摩擦,还有的是靠呼吸或肛门排气等发出种种不同声音。有经验的渔民,能够根据鱼类所发出声音的大小来判断鱼群数量的多少,以便下网捕鱼。
科学直通车
鱼鳔虽然可以发出声音,但鱼鳔的作用可不是专用来发声的。硬骨鱼类,大多数都有鳔。鱼鳔的体积约占身体的5%左右。其形状有卵圆形、圆锥形、心脏形、马蹄形等等。鱼鳔里充填气体,其中氧气的含量最多。所以,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鱼主要靠鱼鳔来调节它们的比重,通过鱼鳔,它们可以不用运动就能缓慢上升或下降。
知识链
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振动或摩擦的结果,不同动物发出声音的方法是不同的。蝉只有雄性能鸣,雄蝉第一腹节两侧,有一对发音器官,它是由发音膜、发音筋、共鸣器组成的,神经支配发音筋收缩而牵引发音膜振动,再经共鸣器共鸣,便发出强大鸣声。雄蟋蟀的鸣声,是靠左右前翅振动摩擦并经发音器作用而产生的,如果把前翅任意一边剪去,它就不会发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