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03 年 01 期
韩俊和他的小发明
作者: 韩士龙
江苏省昆山市青少年宫
【韩俊小档案】
韩俊,1984年生。江苏昆山震川高级中学高三(7)班学生。热爱科学,喜欢发明,品学兼优。有“钢瓶自动关阀机”“智能安全插座”“拖地机器人”等数项发明,迄今为止共获18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
灵感来自生活,成果源于实践。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的韩俊,从生活的一个个难题中,一次次激发创新的灵感,“携带”着一项项别出心裁的小发明,攀向科学的高峰。
赴京参赛
童年的韩俊可称是“调皮大王”:堆沙、捉虫、追鸟……恶作剧的成果就是拆了两大筐支离破碎的玩具,家里的闹钟、收录机、VCD等都成了牺牲品,而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我想知道这些都是怎么做出来的!”
慢慢地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有许多东西需要简化,化繁为简更实用。8岁那年,他发现用3个轮子轮流往上翻,可以使小车爬楼梯,于是发明了“会爬楼梯的电动车”。嘿,真的很灵!用上这个电动车后,家里买米、换钢瓶就方便多了,爸爸妈妈都对他赞不绝口。从此,他搞发明的劲头更强了。
上中学时,有一次他到外婆家去,一进屋就闻到一股异味,是液化气泄漏,而外婆却全然不知。他又想到爸妈每天晚上都要检查钢瓶的阀门是否关上,于是萌发了做一个“钢瓶自动关阀机”的念头。
一放寒假,他就一头扎进了研制工作,找资料、画图纸、买零件、请教老师、组装测试,装了拆,拆了装,光图纸就画了十几张。除夕夜里妈妈再三催他去吃年夜饭,他却仍在继续干。年初五,一直做到凌晨3点。开学前一天他终于完成了,经试用效果非常好,既方便又安全。
这项发明荣获“第十一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之星大赛”一等奖,又被推荐参加教育部和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主办的评奖活动。在北京他通过了由著名科学家和清华、北大的教授主持的答辩,获得了“长江小小科学家”三等奖。各地高手齐集北京,让他大开眼界,尤其在参观了中国科技馆后,他感到我国的高科技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自己的作品高科技含量太低,还得要继续努力。
赴港参展
得奖后,他用奖金买了电脑,可他没有参加任何电脑培训——他喜欢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他买了《微机原理》《单片机教程》《三维动画制作》《编程技巧》等书,开始迷上信息技术,并担任了学生会信息部部长,策划了全校网页制作大赛并推广到全市。这时,一个新的发明又诞生了。
这天,他随爸妈到宾馆去喝喜酒,看见服务员不停地用拖把拖地,很辛苦。他又想到妈妈每天在家里拖地,也很劳累。能不能做一个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劳动呢?如今计算机的发展如此迅速,他相信只要把机械动作设计好,编好电脑程序,肯定能行。
说干就干!首先上网查找有关机器人的资料,设计好机械部分,它由四个电机组成:方向电机控制方向轮左转、右转,主驱电机控制驱动轮前进、后退,清洗电机控制拖把在水箱内清洗、绞干,升降电机控制拖把在水箱与地面间的移动。接下来是复杂的编程,对机器人实行自动控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奋战了几十个日夜,克服了种种困难,一个“拖地机器人”终于诞生了——“第十二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也就此诞生了。
2001年8月1日,“拖地机器人”被中国科协推荐,代表中国大陆参加香港第三十四届联校科学展览。在香港科学展览馆,他向外国科学家和教授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展示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成果。
创新纪录
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倡议,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公司董事长刘永龄先生出资创办,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第四届四省二市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大赛”于2002年7月14日在天津大学揭晓,韩俊力挫群雄,脱颖而出——“拖地机器人”荣获大赛一等奖,“智能安全插座”荣获三等奖。在“亿利达”的评奖史上,一人独得两项大奖,这可是前所未有的荣誉呀!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学生的能力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参加创造发明比赛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绝好机会。让我们听听韩俊在得奖之后的体会吧:“攀登科学的高峰,需要刻苦钻研的精神,更需要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好奇心、想象力、观察力、意志力、自信心、知识基础、信息收集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至关重要,而独立性、合作性、责任感亦必不可少。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