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08 年 05 期
为国际极地年献礼
作者: 杨先碧
最近关于南极和北极的新闻报道比较多,有些读者朋友或许会有些疑惑:怎么突然对遥远的极地关注起来了?原来,去年和今年都是国际极地年。国际极地年,英文的简称是IPY,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对极地的研究,增强人们对极地的了解。
国际极地年开幕
国际极地年活动是世界气象组织牵头举办的。要展示的科学研究成果将涉及到6 0多个国家和上千名科学家。
2007年2月26日,极地科学家、美国政府机关领导人和对南北极研究有兴趣的政治人物,一起出席了华盛顿国家科学院所举办的2007—2008极地年开幕仪式。从2007年3月1日起至2009年3月9日,200多名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将集中精力共同合作进行南北极的研究。虽然名称为国际极地年,但这项活动将跨越两年,是为了确保对南极和北极全面及同样多的研究。
▲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启动仪式
在南极的天文学家将一座巨大的望远镜瞄准木星,作为对国际极地年开幕的献礼活动。芝加哥大学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卡尔斯特罗指出:“南极天文望远镜的处女秀是此计划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南极站这个丰硕成果夏天的最佳结果。我们现在可以赋予仪器使命,开启宇宙研究的未来。”
南极发现多种生物
在国际极地年开幕前,一些海洋生物学家也公布了他们在南极所发现的新生物。南极洲的两个冰架崩塌后,暴露出了一个奇妙的海底生态系统,科学家组成了一支南极科考队,对这片地区进行了长达10个星期的考察,发现了多种人们过去从未见过的海底生物。
▲珊瑚
▲冰鱼
冰架的崩塌暴露出接近原始状态的巨大海床。一部分海床至少已经被上面的冰架隔绝了5 000年。这个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受到人类影响最小的系统。
科考队在南极不仅发现了形态各异的海床,还发现了多姿多彩的生物。在他们收集到的近1 000个物种中,有些以前在自然界还从未见过。此次发现新生物共有1 9种,包括1 5种类似虾的甲壳动物和4种新的刺细胞动物。其中一种刺细胞动物生活在蜗牛的背上,构成一种共生关系:蜗牛为刺细胞动物提供前进的动力,而刺细胞动物则为蜗牛提供保护。在大约220米深的浅水区域,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大片深海百合、海参和海胆。这个发现令人称奇,因为这些物种通常躲藏在约2 000米深的海水中。
▲新发现的海鞘
冰盖下发现巨型湖泊
最近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也配合国际极地年开幕,发表了一篇有关极地的文章。这篇文章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南极冰盖下发现4个巨大的湖泊。覆盖在这些湖泊上的冰层厚度达3 000米。这4个借助卫星和雷达发现的湖泊位于南极最大的冰带的起始处。这些湖泊可能会对南极的冰带产生影响,因此,应当重新思考对气候变化信息的计算模式。
目前,科学家已在南极冰层下发现150个湖泊,大部分都比这次发现的湖泊要小。南极湖泊是在地热和冰层孤立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遥控深海机器人闯南极
英国为国际极地年开幕的献礼是他们制造的第一台遥控深海机器人,命名为“埃西斯”号。它拍摄到了丰富的南极海底生物,并为了解南极海底的过去和未来提供了新证据。
以埃及神话女神名字命名的“埃西斯”号是英国第一个遥控深海机器人,这次在3 500米深的水下对南极海底进行了彻底的考察。这次考察拍摄到了国王蟹、海葵、海绵等丰富的海底生物图像。“埃西斯”号还首次拍摄到了海底基岩上的“融水沟渠”照片,为了解南极地质和冰盖形成历史。这次考察是在南极半岛西南部玛格丽特湾海底进行的。当地海域几乎终年冰封,“埃西斯”号到来之前,这里的海底从来没有被进行过如此大规模和深度的考察。在“埃西斯”号的设计下潜深度达6 500米,有着极强的承受水底压力的能力。这个海底机器人配备了照相机、声纳、采样器和机械臂等设备,并通过电缆和水面上的科考母船相连。科学家在母船上的控制室内操控“埃西斯”号就可以看到海底的实时图像。
▲海葵
“埃西斯”号在1 000米深的南极大陆架拍摄并捕捉到了国王蟹。科学家们相信,在这里看到本来生活在南极浅海的国王蟹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一个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