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发明家与他的美丽校园——走访长沙理工大学子弟学校纪实

来源 : 2008 年 03 期 

小发明家与他的美丽校园——走访长沙理工大学子弟学校纪实

作者: 阳晓婷;胡定岳

在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一个幼小的身影和他的展板引起了专家评委和参观者的注意,不少人都在他的展板前观看,而他也耐心地回答着关于他的作品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这个少年带着他的作品获得了生物化学的一等奖。这个少年就是长沙理工大学子弟学校的林国昌,得奖时才不过小学四年级。

说到长沙理工大学子弟学校或许不少读者都不陌生,因为在刚结束不久的2007年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评选中,这所学校的曹晨就榜上有名。不仅如此,长沙理工大学子弟学校有不少学生在科技创新、英语演讲、体育比赛等方面获得过大奖。因此记者决定去该校探访一下,看到底是怎样的原因,让这个学校培育出了这么多的小英才。

学校印象

从长沙理工大学大门一路进去,几乎走到底才看到被绿荫包围的子弟学校,环境十分清幽,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都不能打扰。踏入校门时,刚好下课铃声响起,原本宁静的校园立刻变得热闹起来,同学们的笑声、叫声让学校变得充满活力,真是动静两相宜啊!

接待我们的是学校的少先队辅导老师李进和科技辅导老师盛冬梅。李进老师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带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室,将获奖作品拿出来向我们介绍。

小发明家现身

正当我们交谈时,几个学生走了进来,盛冬梅老师指着一个小男生说:“这就是林国昌,这次获奖的就是他。”我看着眼前的这个小男孩,还是很难相信他就是获得一等奖的那个,因为眼前的他看起来实在很稚嫩,圆圆的脸庞,大大的眼睛。但在随后的交谈中,我发现他虽然是第一次见我们,但一点都不怯场,一副落落大方的样子,回答我的问题时,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直望着我,认真的样子让人忍不住想捏捏他圆圆的小脸。

林国昌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特别是天文学,当我跟他谈到前不久的“嫦娥奔月”,他的大眼睛明显亮了起来,很有兴趣的样子。我告诉他在第一期的《科学启蒙》上有“嫦娥奔月”的特别报道,以后送他一本时,他高兴得快跳起来了。

盛冬梅老师告诉我,林国昌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学生,平时问题特别多,尤其是上科学课的时候。这次的获奖作品也是他看见家里的水果腐烂了,就在想怎样才能使水果的保鲜期更长,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查资料、做实验、写论文,最终才有了这个获奖作品。

当我问林国昌获奖后有什么想法时,他告诉我就是想把他的作品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原来在比赛初期,原本林国昌做了一个模型,可是由于模型是普通塑料做的,而原料中的高锰酸钾对塑料有腐蚀作用,所以模型很快就不能用了。而如果要按林国昌的设想重新做一个实用的产品出来,光是模板的加工就需要4 000元,因此他只能放弃做出实物的想法,先将论文完善,带着论文参加了全国大赛。而没有做出实物,也成了他的最大遗憾。

培养能力更重要

上课的铃声响了,这节课恰好是盛冬梅老师给林国昌的班级上科学课,我们趁此机会,和同学们交流了一番,并将《科学启蒙》发到同学们手中。同学们拿到《科学启蒙》时都万分高兴,立刻翻读起来,还不时轻声讨论。趁着同学们都在认真看书之际,我们请盛冬梅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室。没想到的是,这个出了不少小发明家的地方,实验室却是相当的简陋。盛老师告诉我们实验室更多的是让学生做些简单的实验,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的地方。他们并不希望把学生关在实验室中,而是更多地带学生去大自然中做野外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如果需要做复杂、高深的实验,则可以借用长沙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听了盛老师的一席话,我们总算知道了为什么这个不大的学校,能培育出这么多的人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是关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摇篮里会培育出更多的人才。

林国昌获奖作品

生物化学一等奖

新型水果储存袋的构想与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爱吃水果,特别是新鲜的水果。怎样才能经常吃到新鲜的水果?除了现在经常用的冷藏、密封、使用保鲜剂等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更为方便、简洁的水果储存与保鲜方法呢?

二、问题的探究

我了解到促进果实成熟的因素主要有3个: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酶的活动剂。不少植物在其果实成熟时会产生一些乙烯进行催熟。乙烯是植物的一种代谢产物,少量乙烯存在于植物体内,能促进叶落和果实成熟。

三、逆向思维得出储存袋的构想

我想,如果在水果成熟前,将它释放出的乙烯立即氧化,乙烯就无法催熟果实或者催熟的效果会被减弱,果实就能延缓成熟时间,从而达到缓熟保鲜的目的。

因此,关键是要找到一种能与乙烯发生反应的物质,让乙烯被氧化。老师告诉我,高锰酸钾无毒,可以起到吸收乙烯的作用。我查到的资料上介绍的实验也证明: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乙烯跟酸性高锰酸钾稀溶液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可以使乙烯发生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大量吸收乙烯。

为了证明高锰酸钾确实有用,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比对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实验发现,浓度为0.05%的高锰酸钾稀溶液可以吸收并氧化水果所释放的乙烯,因此能延缓水果的成熟时间,使水果保鲜。

四、实施方案,梦想成真

用高锰酸钾稀溶液来氧化乙烯进而达到保鲜水果的科学性已不容置疑了。但如何来制作这样的一个水果保鲜储存袋呢?首先我们知道水果是绝对不能接触液体的,否则不仅达不到保鲜的效果,还会使水果提前腐烂。于是我将它设计成双层袋。其夹层装高锰酸钾稀溶液,内层装水果。内层的材料必须要能透气(好让乙烯进入溶液),但又不能渗入液体。

我的制作方法是:用汲取适量高锰酸钾稀溶液的海绵(以海绵不能挤出液体为宜)来代替夹层的高锰酸钾溶液,外层用厚实不透气、不易破的塑料袋,内层则以袋高三分之二处布满小孔的塑料袋来代替透气的材料,只要用橡皮筋将外层口袋捆紧即可(也可将外层口袋处做成密封拉链式)。用这种储存袋储存水果时,海绵中的高锰酸钾稀溶液不仅可以有效地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而且还能给水果杀菌。同时,这种储存袋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制作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式样。

对于果农来说,用这种新型储存袋包住生长在树上的即将成熟的果实,既可以起到防虫、防农药侵蚀等作用,又能在果实成熟时,延缓它的脱落及腐烂。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果树上储存果实,既经济又营养。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家、出游都可以用这种新型储存袋来保鲜水果,而不必为没有冰箱冷藏而苦恼了。当然,这种新型储存袋同样也适合水果经营者和采购运输者使用。

【专家评语】

选手研究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水果冷藏、密封的保鲜方法,该方法简洁、实用。项目选题能够抓住问题,大胆猜想,研究方法合理,有实用价值。项目申报资料齐全,有说服力,探究过程完整。项目选题实施和结论主要由学生提出和完成。展板设计新颖,重点突出,展示材料能够充分扶持项目。选手在现场问辩时逻辑思维清晰,语言流畅。

(辅导教师:盛冬梅)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