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996 年 03 期
绝命谷之谜
作者: 张永胜(湖北);易达
在吉林省桦甸县夹皮沟村5公里以东,有一片连绵起伏的深山,群山中有一条30余里长的山涧,由于山势险峻、沟窄壑深,很少有人涉足。特别是早年当地人狩猎时惊奇地发现,无论獐狍野鹿,还是飞禽,都绕谷奔跑飞行。被追而慌不择路偶然闯入谷内的,也跑不多远便死在谷中。相传有一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年轻猎人,因追逐伤兽误入其内,再也没有出来。至此该谷蒙上了一层恐怖、神秘色彩,再也无人敢越雷池一步。“绝命谷”因而得名。并留有:“绝命谷深又长,生吞猛虎豺狼,秃鹰低飞必死,人进要见阎王”的民谣。
为什么会产生绝命谷这一地球生命现象呢?从野外考察和卫星照片、飞机航空照片得知,绝命谷处于一个极特殊的地质地理环境。这里大片裸露地层为26亿年前古老的太古纪鞍山群变质岩系,主要岩石为斜长角闪岩和斜长片麻岩类,并有多期花岗岩侵入,为地壳深部的岩浆热液活动区之一。从当地构造位置分析,绝命谷是受北西弧形断裂控制的裂谷,全谷长达50公里以上,破碎带宽也有5公里。这一断裂切割深度深达地幔,可称是地球的伤疤,成为地核内部物质成分外泄的通道,渗透着地球内部的各类岩性成分和金属矿藏。
沟内取样鉴定表明,这里的氟元素和汞元素含量极高,说明地壳深部的氟(F)、汞(Hg)在岩石中扩散能力很强,能穿过岩石层直达地表上层,再释放到空气中。因氟在常温常压自然条件下,为浅黄绿色气体,当密度不大时,人不易察觉,但有些动物嗅觉十分灵敏,具有自身保护的本能,遇到异常气味和异常感觉会自行躲避和逃离。
氟在地壳中的丰度值仅为270~800ppm,一般来说对地表危害不大。但当火山作用和岩浆上涌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上涌的岩浆能携带巨量挥发性氟的化合物,在变冷结晶过程中,氟的含量会急剧增加,一直达到最高饱和状态。氟气态密度为空气的1.31倍,沸点为一 187℃,具有易熔、挥发性高的特性,故往往呈超前扩散,使人和动物神不知鬼不觉的氟中毒。
同氟共生的汞,其熔点为-38.87℃,常压下沸点为356.9℃,也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并能熔解许多金属,生成固态合金。但在岩浆上涌、温度剧增的情况下,汞化合物转化为汞,进入气体喷发物中。同一个区域出现氟、汞混合气体并成倍增长,能使气体局部浓聚,生成有毒的气团。更因地处深谷,毒气比重又偏大,而地表季风很少波及,不易扩散和淡化,久而久之,形成烟雾弥漫,毒气笼罩的带状区域。
然而这一区域,并非毫无利处。由于它常与金银共生,能够形成一套互相依存的矿物组合。加之该处构造条件优越,可成为寻找地下金、银矿的指示元素和标志。经过改造,绝命谷有可能成为贵金属矿山的远景区,服务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