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们无缘再见——关注那些灭绝与濒临灭绝的动物

来源 : 2012 年 9,10 期 

别让我们无缘再见——关注那些灭绝与濒临灭绝的动物

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亲爱的同学们,小编在策划本期专题时,浏览了大量动物的图片和资料之后,不禁感慨:自然界的动物真是太美太可爱了!看着一个个充满灵性又可爱的动物濒临灭绝的境地,真的让人痛心!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一个个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吗?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隔几年就发布一个全球物种状况红皮书,最近的物种红色名录中有15 589个物种受到灭绝威胁。其中包括12%的鸟类、23%的兽类、32%的两栖类、25%的裸子植物、52%的苏铁类、42%的龟鳖类、18%的鲨鱼鳐类,27%的东非淡水鱼。

但是,你们知道地球环境的形势为何如此严峻吗?专家总结出主要有以下5点原因:第一,生态环境的丧失或破碎化;第二,外来物种的入侵;第三,环境污染;第四,人口爆炸;第五,过度利用。 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布《最珍贵的稀有动物》报告,列出了最新濒危动物名录,其中包括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报告称:“灭绝是悲剧,在能够预防的情况下灭绝,是更大的悲剧。”我们不可以让这个悲剧继续扩展下去。

本篇中的动物是我们从众多灭绝与濒临灭绝的动物中选取的部分代表。让我们为那些消失的生灵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可以试者为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但愿它们在这个世界生活得久一点,更久一点!

本刊编辑部

那些消失的可爱生灵

毛里求斯蚺蛇

灭绝时间:1975年

毛里求斯蚺蛇又叫雷蛇,栖息于乔木树林或热带草原之中,原产于毛里求斯海岸的圆岛,它们喜欢住在火山斜坡土层的顶层。生物学家在毛里求斯周围的其他几个岛屿也发现了它们的踪迹,但20世纪40年代后数量渐渐变少,1949年以后就只有圆岛还有毛里求斯蚺蛇。

灭绝原因:兔子和山羊的引进破坏了本地物种和植被,破坏了毛里求斯蚺蛇的栖息地。

爪哇虎

灭绝时间:1980年

爪哇虎是一种曾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老虎,体长约245厘米,肩高约98厘米,属于小型虎。爪哇虎的体毛颜色有浅黄、橘红色不等。它们巨大的身体上覆盖着黑色或深棕色的横向条纹,条纹一直延伸到胸腹部。20世纪60年代后,爪哇岛上的爪哇虎已经不足20只,而人工饲养下的爪哇虎还没有繁殖成功。

灭绝原因:1.人类因为老虎的皮毛和骨头以及肉具有价值而对爪哇虎进行捕杀;2.人类的农业生产对爪哇虎居住地的侵占,导致爪哇虎数量急剧减少。

比利牛斯山羊

灭绝时间:2000年

比利牛斯山羊生活在西班牙北部比利牛斯山脉,那里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但是它们却在那里活动自由,基于这个本领,它们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悬羊”。它是典型的高山动物,喜欢成群栖息在荒裸无树的岩坡上,以各种杂草及灌木嫩枝芽为食。它的听觉、视觉都很灵敏,一旦发现敌害,羊群便闻风而动,从容不迫地爬上峭壁,使来敌无可奈何。它们的繁殖率很低,每胎只产1仔。

灭绝原因:1.人们的过度狩猎;2.西班牙政府未能及时采取挽救行动。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

灭绝时间:2004年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分布于巴西北部,也称为小蓝金刚鹦鹉,是鹦鹉科中唯一被编入蓝金刚鹦鹉属的品种,因其美丽的蓝色羽毛而闻名。虽然还存在一些人工饲养,但这些小巧的蓝色鸟在野外已经灭绝。

灭绝原因:人类非法猎杀和诱捕、栖息地遭破坏以及引入非洲化蜜蜂(被称为“杀人蜂”)。

白鳍豚

功能性灭绝时间:2006年

据记载,最后一次看到中国白鳍豚是在2002年,虽然这个珍稀物种只是被列入极度濒危物种名单,但科学家表示,白鳍豚其实可能已经灭绝。2006年,白鳍豚基金会的科学家在长江航行了3 218千米,配备了光学仪器和水下测音器等先进工具,但仍未能发现活白鳍豚。白鳍豚基金会就此发布报告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灭绝原因:白鳍豚有“长江女神”的美誉,数量减少被归咎于过度捕捞、船运、栖息地丧失、污染等多方面原因。

金蟾蜍

灭绝时间:2007年

金蟾蜍是过去40年消失的物种中最美的一种。金蟾蜍有时亦称蒙特沃尔蟾蜍或橙色蟾蜍,金蟾蜍因全身呈金黄色和皮肤光泽明亮而闻名,这种会发光的两栖类动物曾大量存在于哥斯达黎加蒙特维多云雾森林。1988年,科学家发现了8只雄性和2只雌性金蟾蜍,而在1989年,仅发现了1只雄性金蟾蜍的踪迹。从此,科学家展开了大范围搜寻,但金蟾蜍却踪影全无,并于2007年8月被宣布从地球上消失。

灭绝原因:科学家认为两栖动物常见的细菌感染、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都可能导致金蟾蜍灭绝。

马德拉大白凤蝶

灭绝时间:2007年

马德拉大白凤蝶在葡萄牙马德拉群岛的温带雨林中的大峡谷中被发现,这个发现令世人震惊。与这种蝴蝶物种最为相近的是大白蝶,它们遍布于欧洲、非洲和亚洲。2007年,专家宣布马德拉大白凤蝶已经灭绝。

灭绝原因:因建筑用地引起栖息地的减少和农业灌溉引起的污染是这个物种灭绝的两大主因。

霍尔德里奇蟾蜍

灭绝时间:2008年

霍尔德里奇蟾蜍是哥斯达黎加雨林地区的特有物种,自1986年以来,就没有人再看到霍尔德里奇蟾蜍的踪影了。2000年至2007年间,科学家进行了定期摸查和全面搜寻,但均无功而返。

灭绝原因:1.两栖动物常见的壶菌病(壶菌病是一种两栖类的传染病,是由一种称为蛙壶菌的非菌丝游离孢子真菌所引起的疾病。壶菌病可是北美洲西部、中美洲及澳大利亚东部多种两栖类数量大幅下降或灭绝的主要“凶手”之一,目前在野外还没有有效的控制方法);2.全球变暖的影响。

利物浦鸽

灭绝时间:2008年

利物浦鸽是一种来源不明的已灭绝鸟类,虽然有些科研人员认为塔希提岛上可能仍存在它们的踪迹。现存唯一一只利物浦鸽栖居于默西塞德郡博物馆,科学家表示这种鸽子可能在欧洲人在太平洋开始探险以前便濒临灭绝。自然保护国际联盟在2008年对利物浦鸽进行了评估,随后宣布它已灭绝,而原因尚不得而知。

德氏小

灭绝时间:2010年

德氏小栖息于马达加斯加岛偏远的阿劳特拉湖。科学家分别在1989年、2004年和2009年对该地区进行了全面摸查,但没有找到德氏小的踪迹,最后一次看到这种鸟类个体的踪影还是在1982年。

灭绝原因: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本就不多的个体开始与个头更小的交配,产生杂交物种,导致德氏小的数量在20世纪开始下降。因为德氏小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受限,科学家宣布它已经灭绝,今天,仅有一张照片捕捉到了野生德氏小。

它们,在等待我们的拯救

格林纳达鸽

拥有粉色胸脯的格林纳达鸽子是加勒比海格林纳达岛的国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鸽子之一。总长30厘米,分两种颜色,白色的有白色额头和白色的羽毛,从肩开始扩展。纯黑色的翅膀白色底,尾巴尖白,眼睛苍白,粉红色的腿、脚。据估计,这种腹部呈粉色的小鸟的数量已经急剧下降到150只。

濒危原因:失去栖息地和引进猫鼬、猫和老鼠等食肉动物,对格林纳达鸽的生存产生严重威胁。

链接

目前格林纳达已经开始执行一项为期10年的恢复计划,其目的是增加格林纳达鸽的数量。非常幸运的是,这个愿望有望在以后变成现实。随着哈特曼山公园的设立,格林纳达将成为一个在加勒比的范例——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新目的地。政府和私营部门的行动者最终同意设立公园,为鸽子保护工作带来了积极关注和更多的资金。

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的体型健硕,体长约2.8米,高1米以上,体重约为300公斤。体毛为棕黄色,向腹部渐渐变为黄白色,腰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的脊中线。鬃毛短硬,呈暗棕色,逆生直立,不似家马垂于颈部的两侧。从比例上来说,普氏野马头部较大而短钝,脖颈短粗,尾巴粗长几乎垂至地面,尾形呈束状,不似家马自始至终都是长毛。此外,普氏野马的染色体为66个,比家马多出一对。不过有很大一部分家马的祖先是普氏野马。普氏野马一般栖息于缓坡上的山地草原、荒漠及水草条件略好的沙漠、戈壁。它们一般成群结队地生活。

普氏野马于1879年由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首次发现,其后其野外数量不断下减,至1969年人类最后一次发现其野生个体,前后仅经历90年的时间,其保护状态也由濒危变为野外灭绝。

濒危原因:20世纪,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杀、战争的破坏、牧场的扩大以及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致使普氏野马分布区急剧缩小。

链接

世界各国加强了对普氏野马的保护措施,对部分人工饲养保留下来的马匹加以重点保护,使该物种得以延续,至20世纪90年代,一些针对该物种野外放养的计划正式启动,并很快成功实现了野外繁殖。

岛屿灰狐

岛屿灰狐是一种小型狐狸,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州海峡群岛的六个岛屿。岛屿灰狐是美国最小的狐狸。岛屿灰狐比灰狐短,大小如家猫一般,且是耳廓狐之后第二小的狐狸。岛屿灰狐的头上有灰毛,两侧的毛呈红色;腹部、颈及面的底部是白色,尾巴的背面是黑色。一般毛皮色泽比其他灰狐的暗。还有,岛屿灰狐也会换皮的哦,它们每年约8月至11月会换皮一次。岛屿灰狐习惯生活于矮树丛中。它们生活在岛屿上,包括温带森林及温带雨林。

濒危原因:岛屿灰狐是被金雕猎杀,导致数量大为下降的。金雕对岛屿灰狐的捕猎是令岛屿灰狐数量下降的原因。金雕在1990年代以前,没有在海峡群岛出没,由于岛屿灰狐生活在一个隔离的环境,使得它们缺乏免疫力对抗由大陆犬带来的寄生虫及疾病。1998年在圣卡塔林纳岛上发生犬瘟热,差不多杀死接近90%的岛屿灰狐。而从其他地方引入的物种,如猫、猪、绵羊、山羊及美洲野牛等,也跟灰狐抢东西吃,除此之外环境质量的下降,这些因素都让灰狐种群生存困难。

链接

成功保护岛屿灰狐的方法就是从海峡群岛赶走金雕,并且恢复生态系统及控制疾病。为确保岛屿灰狐的生存,金雕现正从北方岛屿移往大陆。维持及增加白头海雕的数量可以帮助赶走金雕。圣卡塔林纳岛及圣克鲁兹岛正在运走家畜,目的是移除金雕的食物及对岛屿灰狐的竞争。要减少疾病的风险,在海峡群岛国家公园就不容许宠物的进入。而一个对抗犬瘟热的疫苗计划也正在圣卡塔林纳岛内进行。

亨氏羚羊

亨氏牛羚又被称作“四眼羚羊”、亨氏羚羊或亨氏牛羚,它的前额长着白色斑纹,看起来就像戴了副眼镜。亨氏羚羊高100厘米至125厘米,体重75公斤至160公斤。肯尼亚是世界上唯一有亨氏牛羚生活的地方。亨氏羚羊最大的特点是前额有道白纹,绕双眼一圈,看起来仿佛戴了白色眼镜。

亨氏羚羊喜欢栖息在开阔的草原或有灌丛和稀疏树林的地区。成群数只至100多只一起活动,雄性独栖。它们白天炎热时休息,清晨和傍晚活动、进食,吃树叶、灌木、多汁的果子及草。它们进行长距离的周期性迁移。在有水源处它们常饮水,但缺水时也可长期不饮水而从树叶、根茎等食物中获得足量的水分。

亨氏羚羊躯体粗壮,但仍善跳跃,能轻松地跃过1.5米高的围栏。它们虽然感觉敏锐,警惕性高,但行动缓慢,易被追上。

濒危原因:偷猎和自然界生存竞争,大羚羊因头部具有美丽的花纹和剑状的长角而被人们大量猎取作为装饰品,其皮厚而坚韧可制革,肉亦鲜美可口。

链接

亨氏羚羊正处于灭绝边缘,目前仅剩600只。令人悲伤的是,虽然肯尼亚和索马里等地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它们进行保护,但是在这段时间里,这些地方的保护措施并没能得到有效执行。

古巴鳄

古巴鳄体长可达3.35米,据估计,这种鳄鱼的数量目前已经下降到4 000只,其中一些可能是巴西鳄和美洲鳄的杂交产物。古巴鳄又叫菱斑鳄,是中型鳄鱼。它们生活于古巴西南部的淡水沼泽中,以鱼和小哺乳动物为食,性情凶猛。古巴鳄与美洲鳄以及被引入的眼镜鳄分享共同的栖息地。

古巴鳄于1959年接近绝种。因此,古巴政府于1959年至1960年期间在野外捕捉了数百只野生古巴鳄于饲养场作保育用途。经过保育计划之后,古巴鳄开始重建其种群。目前古巴一共有三个大型饲养场。

濒危原因:古巴鳄的最大威胁是从青年岛引进的眼镜凯门鳄,因为它们以古巴鳄的幼鳄作为食物之一。其次,为了获取古巴鳄鱼肉而进行的非法猎杀,是这种鳄鱼急剧减少的一大原因。

链接

除了古巴鳄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世界上还有其他几种鳄鱼也危在旦夕。他们是中国鳄,这可能是所有鳄鱼中最濒临灭绝的一种。199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东部的野生栖息地里只有不足150只中国鳄。尼罗鳄,它可能是现存鳄鱼中最为凶猛的一种。它曾经深受埃及人的敬畏,但如今却惨遭无情杀戮,部分地区绝迹了。黑凯门鳄,为获取它的鳄鱼皮,人们大肆猎杀黑凯门鳄,某些自然栖息地中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了,这种鳄鱼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

佛罗里达戴帽蝙蝠

佛罗里达戴帽蝙蝠是美国佛罗里达最大的蝙蝠,以前人们一直认为这种蝙蝠已经灭绝了,不过2002年有人又在迈尔斯堡发现一小群佛罗里达戴帽蝙蝠。

濒危原因:因为大量使用杀虫剂以及森林砍伐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因此使得它们的首选栖息地——悬崖裂缝和树洞大量丧失,导致这个物种减少到只有约100只。

链接

同其他动物一样,许多蝙蝠也在自然界越来越少,趋于灭绝。用于消灭昆虫的毒剂和木材保护药剂等把它们在冬眠的时候害死,许多错误的观念也使人类大批地捕杀它们。一些种类喜欢栖居的空心树木被伐掉以及废墟被拆除或者被重修得严丝无缝,使其无法生存。蝙蝠在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种食虫类蝙蝠能消灭大量蚊子、夜蛾、金龟子、尼姑虫等害虫,一夜可捕食3 000只以上,对人类有益。蝙蝠排泄产生的粪便还是很好的肥料,对农业生产有用。经过加工的蝙蝠粪被称为“夜明砂”,是中药的一种。此外,蝙蝠还是研究动物定向、定位及休眠的重要对象,对它们辐射技术的秘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人类仅仅只是知道了蝙蝠能够做些什么,但仍然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做的,所以拯救那些濒临灭绝的种类势在必行。

犁头龟

犁头龟又称安哥洛卡陆龟,只生活在非洲马达加斯加西北部的安哥洛卡内。目前在野生状态下生存的成年犁头龟仅有200余只,另外还有400余只幼小个体。动物学家预计如果不对该物种施以保护,在未来30年内,犁头龟将彻底灭绝。

濒危原因:与其他许许多多濒临灭绝的动物一样,对犁头龟来说,栖息地的减少是最主要的威胁。因为大火,它们赖以生存的森林正在逐渐消失。马达加斯加农民用放火来促进作为牛饲料的牧草生长。这些大火造成了主要由棕榈科植物构成的热带稀树草原上阴凉地的消失。另外,从非洲引进的南非野猪在马达加斯加没有天敌,而且那里的人是禁食猪肉的,因此导致了野猪的大量繁殖。最终,加上非法宠物贸易就像敲响了野生犁头龟的丧钟。

链接

在1993年,安哥洛卡的数量估计在100只到400只之间。为了拯救这种特别的陆龟,1986年,马达加斯加水土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制订了安哥洛卡拯救计划。安哥洛卡拯救计划包括研究、人工圈养繁育以及地方团体的积极参与。这项计划执行得非常成功,逾150只幼龟在繁殖中心出生。用于繁殖的成年陆龟都是作为非法宠物由政府查抄来的。最终,一些圈养繁殖的陆龟将返回野生环境。

苏门答腊猩猩

苏门答腊猩猩大多生活在东南亚岛国印尼,据2008年的调查显示,目前大约仅剩6 600只这种猩猩。苏门答腊猩猩知道如何使用工具来获取食物,它们的行为似乎更接近人类。它们栖息于热带雨林,夜晚睡在树上,雨天使用大树叶遮盖身体。

濒危原因:苏门答腊猩猩的栖息地仅仅局限在苏门答腊岛以及婆罗洲。在苏门答腊岛,农民为了防止自己的农作物被猩猩偷食,经常用枪射杀它们。如果猩猩是带着幼崽的,那么小猩猩就会被当作宠物卖掉。而宠物猩猩的命运也十分悲惨,由于得不到正规的食物,它们通常病弱不堪。

此外,由于之前造纸业和棕榈种植的疯狂扩张,苏门答腊岛上的天然森林面积已经减少了一半,使得苏门答腊猩猩的栖息地大幅萎缩。岛上猩猩数量仅有几千只,分布也特别零散,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链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保护监测中心会将救助的苏门答腊猩猩放归到岛上的国家公园里。衷心希望,苏门答腊猩猩不仅可以在那里重新过上自由的生活,同时也能够避免被灭绝的命运。

小头鼠海豚

小头鼠海豚是一种看起比较丰满的鼠海豚,小头鼠海豚和普通海豚的体貌特征区别并不太大。和普通海豚相比,小头鼠海豚除了略显肥胖以外,最明显的特征是眼睛周围有黑色圆圈、喙部也呈黑色。小头鼠海豚是最小的鲸目动物(包括宽吻海豚在内的一组海洋哺乳动物),也是最濒危动物。在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北部湾,这种身长1.5米的小头鼠海豚经常被困在渔网中溺死。

面对野外仅剩约150头小头鼠海豚的现状,墨西哥政府在2009年通过了一项决议,禁止在部分小头鼠活动海域使用特别伤害型渔网。墨西哥为了保护它们,在加利福尼亚湾及科罗拉多河三角洲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濒危原因:受过度捕捞、栖息地锐减及水质被污染等的影响,现在野生状态下生存的小头鼠海豚不足150只。

链接

海豚始终是一种救苦救难的动物。人类在水中发生危难时,往往会得到它的帮助。海豚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海上救生员”的美名,许多国家都颁布了保护海豚的法规。有人认为,海豚的大脑容量比黑猩猩还要大,显然是一种高智商的动物,是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它的救人“壮举”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海豚都是将人推向岸边,而不是推向大海。

白头叶猴

越南吉婆岛曾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不过现在不断有人移居此地,导致了这里的白头叶猴的数量现在已经下降到59只,而且该岛上的很多物种都只剩下雌性群体。白头叶猴的故乡在中国广西。白头叶猴又叫花叶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猴子,头是白的,肩也是白的,所以叫做白头叶猴。白头叶猴至今已有300多万年的生存历史,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

濒危原因:砍伐森林导致大量白头叶猴被捕,这是此种猴子数量急剧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这种猴子是加工一种中国传统中药制剂的主要成分,这进一步加剧了白头叶猴走向灭绝的厄运。

链接

由于分布区十分狭窄,资源稀少,白头叶猴的生存空间比大熊猫还小。它们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具有更多与人类相同的遗传基因。由于它们具有更加复杂的社会形态,白头叶猴的研究价值并不亚于大熊猫。如今白头叶猴的生存和繁衍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中国已对这一珍稀物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努力使之免遭绝灭。现在在中国的广西能够看到它们的踪影。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广西的岜盆自然保护区和板利自然保护区剩下的白头叶猴都只有80余只,那时广西所有的白头叶猴加起来估计也就200多只,已经处于极其濒危的状态。但是经过多方面的持续努力,目前白头叶猴的总数已经达到了800只,总算避免了很快灭绝的危险。

奥里诺科鳄鱼

世界上有四种因滥捕滥杀和受到环境污染威胁的鳄鱼,其中一种是生活在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鳄鱼。它是美洲最大的鳄鱼,也是委内瑞拉动物中的珍品。多年来委内瑞拉有关单位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处于濒危的奥里诺科鳄鱼,并取得了成效。

1990年由环境部和私人机构发出倡议,制订了保护奥里诺科鳄鱼的计划,通过人工保护和养殖,增加这一珍贵动物的数量。因为在自然环境中大量繁殖已不可能。这种鳄鱼只生存在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原来估计只有250条。经过10年的保护工作,已繁殖和放回自然界2 150条奥里诺科鳄鱼,其中1 400条在阿普雷州。估计一岁以上的鳄鱼现在有3 000条,也可能是5 000条。

濒危原因:由于鳄鱼皮贸易的盛行,它们遭到人类的大量猎杀,所以野生的奥里诺科鳄鱼数量骤减。

链接

为了保护鳄鱼,有关部门在科赫德斯州和波图格萨州建立了三个鳄鱼养殖场,让成年鳄鱼在那里繁殖,然后人工喂养一年,鳄鱼长到80厘米后,在雨季开始时放回河里。为了跟踪观察,技术人员在鳄鱼腿上系一个环,在鳞片上作标记。保护鳄鱼的活动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私人企业的大力支持。喂养一条成年鳄鱼每月需要15万玻利瓦尔,它吃马肉、鱼等成本高的食物,养殖场还在食料中加入维他命,以增强鳄鱼的体质。养殖场90%的预算用于购买鳄鱼的食品。环境部正在寻求国际援助,以便增加资金更好地保护奥里诺科鳄鱼。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