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16 年 12 期
小豆芽PK实验
作者: 雷雨科浙江省龙游县西门小学
科学课上,同学们就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人说需要水分、空气和土壤,有人说需要阳光,有人则马上反对说不需要土壤和阳光也能让种子发芽。看到大家争论得越来越激烈,老师提出了建议:设计对比实验来找答案。
对比实验一:无土也能发芽
10月25日星期二
晚饭后,我找来两个大小差不多的透明小盒子,一个盒子里面放上餐巾纸,另一个盒子里面放上一些泥土。我在每个盒子里分别放上三颗同样大小的绿豆,并加入适量的水,让盒子里保持湿润。
10月26日星期三
刚刚起床,我就马上去看那六个小“希望”成长得怎么样了。瞧!那三颗“纸娃娃”的衣服都被扯破了,露出了一张张弯弯的小嘴。再看看另外三颗“土娃娃”,嘿!它们的皮还没裂开,不过也已经开始膨胀了。现在看来,种在湿餐巾纸上的绿豆暂时领先!
10月27日星期四
给绿豆们再次加水时,我发现种在湿餐巾纸上的绿豆已经发了芽!用尺子一量,最长的约2厘米。种在土壤里的绿豆也不甘示弱,努力地咧开嘴笑了起来。总共6颗绿豆,有4颗已经长出了叶子。不过,有一颗“纸娃娃”长了一半就停止生长了,有一颗“土娃娃”甚至没什么动静,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这两颗绿豆的自身条件不好。怪不得老师让我们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至少要放三颗绿豆呢,原来就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啊。
10月28日星期五
第四天,“小豆豆”都长成“小苗”啦!瞧,它们有着修长的细腰,亭亭玉立!它们那绿油油的叶子,是那样引人注目!我用尺子量了量,4颗正常的绿豆已经长到大约6厘米长,那两颗自身条件不好的绿豆也开始发芽了!眼看比赛就要结束了,可“土娃娃”和“纸娃娃”还是很难分出胜负啊!
10月29日星期六
实验进行到第五天,小豆芽长得更长了。不同的是,“土娃娃”还是那样亭亭玉立,“纸娃娃”却有气无力地倒在一旁。原来,绿豆发芽不需要土壤,而生长时却需要土壤来起到固定的作用,不让苗儿栽倒。
对比实验二:绿豆发芽不需要阳光
在实验得知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土壤后,我又以绿豆为对象,对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进行了实验。
我抽出两张纸巾,对折后放入小盘子中,小心翼翼地滴入水,把纸巾打湿,再分别放入三颗大小差不多的绿豆。
听取了老师的意见,我将两组实验对象都放在室内明亮处,同时找了两个大小一样的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其中一个用黑纸蒙上,并把这两个杯子分别罩在两组绿豆盘上。这样,除了光照情况,它们的外部条件基本一致了。
第二天放学后,我直奔家里,首先看到透明杯子罩着的绿豆已经发芽了。正当我以为种子发芽是需要阳光的时候,我又打开了黑色杯子。我愣住了:它们长得更好!水灵灵的芽,好茁壮好可爱啊!我拿来尺子一量,呀,快有三厘米长了。它那小小的根可真像大象长长的鼻子。而那脱了皮的绿豆好像大象的耳朵,白白嫩嫩的,真是招人喜爱。
为什么绿豆种子在黑暗的环境中,反而发芽得更好呢?原来,种子在尚未长成完整的、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植株前,它萌发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自身。其实,不只是绿豆,大多数种子的萌芽都不受光照的影响。
在之后科学课的课堂交流中,有同学发现绿豆在冰箱里同样能发芽,还有同学因为实验条件的不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从这次交流中,我体会到做对比实验一定要非常小心地控制好条件,也感受到了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我们的结论和疑问
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我们终于揭开了种子发芽的秘密:首先种子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然后它还需要合适的外部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在实验中,有同学发现,放在黄色泥土上的绿豆不会发芽,我们后来对比进行了两次实验,结果都是未能发芽。为什么在湿纸巾中都能发芽的绿豆在黄色泥土中不能发芽呢?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尾声
最后,老师让我们去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经历,认真翻阅资料后,我有了不少感悟,原来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疑问,甚至会遭到很多嘲笑,也会走不少“弯路”。只有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为着科学真理不断探究、不怕挫折的勇气,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才可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指导老师/余菊仙 插画绘制/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