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飞向火星

来源 : 2011 年 05 期 

一起飞向火星

作者: 史峰

不久前,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一项太空计划:他们将在2030年,把宇航员送往火星……飞向火星,你愿意去吗?

谁是先驱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制造出很多航天探测器来“接近”火星,并感知火星的具体事实细节。

火星3号

1971年苏联向火星发射了一枚探测器,名为“火星3号”,它所携带的火星轨道着陆器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它虽然在火星上仅仅工作了20秒,但其着陆的意义重大,说明人类已经掌握了着陆火星的技术。

1996年美国航天局向火星发射了“拓荒者”探测器。紧接着“火星全球探勘者号”升空发射,飞向火星。几次探测都成功着陆,这说明火星着陆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2003年美国向火星发射两个探测器,名为“勇气号”和“机遇号”,这对双胞胎探测器在火星上着陆后,工作“积极主动”,向地球传送大量的火星“秘密”。

还是美国,在2007年将“凤凰号”发射到火星,着陆成功,开始对火星的北极地区进行探测。一年后,凤凰号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络……

心理准备

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的案例,说明人类亲自登陆火星已经完成了“技术准备”阶段。下一步,人类将要踏着探测器的脚步飞向火星,除了完善技术手段,人类需要做的“心理准备”呢?

由俄罗斯组织、多国参与的国际大型试验项目——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已经开始。2010年6月,有6名志愿者进入莫斯科郊外的全封闭试验舱,在地面密闭试验舱内模拟火星往返飞行。这个试验共分三个阶段:250天从地球飞往火星的虚拟飞行,30天火星地表停留,240天返程,总共持续520天。如实验顺利,志愿者定于2011年11月出舱。

如果你参加一次长途旅行,坐三天的火车,心里就会产生焦躁甚至“崩溃”的感觉。由此可以想象,从地球飞向火星的500多天,将是一个充满“心理磨难”的过程,人的心理能不能承受这样的磨难,是需要实验验证的。

6 名志愿者等待进入全封闭试验舱

中国航天中心的教员——王跃

可喜的是,参与这次试验的科学家中有一名中国小伙子,他的名字叫王跃,是中国航天中心的教员。王跃参与这次模拟实验,说明火星之旅不会是一个国家的事业,而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只有展开广泛的国际合作,人类登陆火星的脚步才会越来越快。

创新计划

不久前,美国字航局对外公布了“百年星河”计划,该计划设想仕2030年向火星发射单程的载人飞行器,让志愿者将永久定居火星,宇航员将定期获得来自地球的物资补给,但他们也需要想办法在火星上“开垦土地,自食其力”。

虽然是去往一片偏远的土地,很清楚自己再也没有退路,但是有志愿者却觉得如果成为“火星居住的第一人”,其勇气和功绩可与哥伦布相提并论——同样会成为发现新大陆的英雄。踏上前途未知的旅程,深知自己以后再也不能回家,甚至可能为此失去生命,这需要志愿者有极大的探索精神和冒险精神。

好消息同时传出,为了实现飞向火星的单程旅行,美国航天局正在研制一种“等离子飞行器”,这种飞行器将大大提升星际旅行的飞行速度,届时人类从地球飞向火星,仅需40天就可到达。

我们一起踏上火星的土地,成为火星的新移民,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