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垃圾菜”的实验调查

来源 : 2015 年 9,10 期 

关于“垃圾菜”的实验调查

作者: 林明露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振兴第一小学;郭芳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振兴第一小学;覃明雨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振兴第一小学

最近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很多有关广州市番禺区村民使用城市混合垃圾作为肥料种菜的报道,这些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弄清楚“用垃圾做肥料培养出来的蔬菜到底能不能吃”这个问题,我们在科学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一次科学实践活动。

实验调查一 对比“垃圾菜”与无公害蔬菜土壤环境、成长过程的区别

我们在学校生物园使用正常土壤和含有各种生活垃圾的土壤培植菜心和蕹菜(又称空心菜),种植周期为30天。在这30天内,我们观察、对比并记录了两种菜的成长变化和区别。

实验过程对比

正常土壤下菜心的生长情况与垃圾实验田里的蕹菜生长情况对比图

认真对比“垃圾菜”和无公害蔬菜的区别

实验调查二 测试“垃圾菜”与无公害蔬菜的酸碱值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采集了部分“垃圾菜”和无公害蔬菜,并用pH试纸分别检验、对比它们的酸碱值。

“垃圾菜”和无公害蔬菜的pH从酸到碱呈现不同颜色(左边三个为“垃圾菜”,右边三个为无公害蔬菜)

实验结论

我们用pH试纸蘸上蔬菜汁,发现无公害蔬菜的pH值为5.4,呈弱碱性;“垃圾菜”的pH值为4.5,呈弱酸性。由此证明,“垃圾菜”的pH值明显比正常环境下生长的蔬菜的pH值低。

实验调查三 小白鼠活体实验

我们用“垃圾菜”和无公害蔬菜分别喂养小白鼠,喂养周期为30天,观察它们在不同喂养环境下的生理反应,从而推测“垃圾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两只笼养实验小白鼠

(1)号小白鼠

(2)号小白鼠

实验过程对比

通过探究对比试验,我们发现在含有生活垃圾土壤中生长的蔬菜无论气味、色泽、味道都比无公害蔬菜差,而且还可能存在大量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如果人们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百害而无一利。

(指导老师/黄俊彬)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