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船的奥秘

来源 : 2000 年 01 期 

“神舟”飞船的奥秘

作者: 咏真

1999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名为“神舟号”的可载人太空飞船,飞船经过21小时太空运行后,按预定计划在预定地点顺利着陆。这标志着我国在掌握了近地轨道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测控技术之后,又基本上掌握了载人航天这一高难技术。

在观看了飞船发射和回收的电视后,许多观众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飞船为什么不载人?飞船为何不像船?火箭为何站着上塔?新型运载火箭模样与以前为什么不同?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访了有关专家并查阅了相关资料。

飞船外形为何不像船

飞船的外形其实并不像船,只因要在陆地与茫茫天海之间飞来飞去,充当“舟楫”之用,故取此名。一般来讲,载人飞船有三个舱段,一个叫推进舱,主管飞船的动力,位于飞船的底部。一个叫返回舱,是宇航员升空、返回及生活工作的座舱,也是飞船控制中心及与地面联络的通信中心,它是载人飞船的核心舱段,位于飞船的中部。还有一个叫轨道舱,它内部安装了各种仪器,可用于科学实验及对地观测。如果需要在太空与别的航天器对接,则还需要有一个对接装置。飞船返回时并不是所有的舱段都返回,只有返回舱才返回地面,其他的舱段都留在太空中。

“神舟”搭载有哪些物品

在无人实验飞船的首次飞行中,返回舱里除装了各种仪器、设备,还搭载了三类纪念物品。一是旗类,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农作物种子,包括各10克左右的青椒、甜瓜、番茄、西瓜、豇豆、萝卜、油菜、玉米、大麦等品种,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飞船上载有“假人”

我国这次发射的目的主要是试验新型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了不使运载火箭空飞,所以就同时在火箭顶上放一艘试验飞船,借试验火箭的机会,也验证一下飞船系统、各舱段的设计质量,考核一下飞船的返回技术。由于火箭和飞船都是新产品,在这样的试验中当然不能搭载真人。但是,飞船内有一个模拟人,以及供宇航员正常生活的环境。本次实验后,还将进行多次实验,待各方面准备十分完善后,飞船才能真正载人航行。

新型运载火箭为何与众不同

这次发射试验飞船的新型运载火箭模样有些与众不同,它的顶部多了一个好像避雷针模样的东西。“避雷针”其实是一种宇航员救生系统,学名叫“逃逸塔”。它的作用是在火箭起飞前十五秒钟到起飞后一百六十秒钟期间,也就是飞行高度在零公里至110公里时,万一火箭发生故障,帮助飞船里的宇航员脱离危险区安全着陆。

火箭为何站立上塔

此次发射首次采用了“三垂模式”,即垂直总装、垂直测试、整体垂直运输的模式。以往的火箭总装、测试、运输都是“躺”着进行的,到了发射塔架再把一节节火箭以及整流罩、卫星吊接组装,然后再进行测试。专家介绍说,此次改躺为站,可以使火箭少受拆卸组装之苦,保证火箭的技术状态与发射时的状态相同,火箭在发射塔架上的“停留”时间也可以大大缩短,减少了外界环境对火箭产生的不利影响。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