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我们的发明家飞上蓝天——冯如

来源 : 2012 年 06 期 

带我们的发明家飞上蓝天——冯如

作者: 董明辉

看到窗外飞翔的小鸟、空中翱翔的苍鹰,年少的你是否也渴望拥有一双天使般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里自由翱翔?但我们长不出鸟儿的翅膀,只能通过乘坐飞机满足我们飞的愿望。那么你可知道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是谁发明的,他为什么要发明飞机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揭开这个秘密吧!

由鸟儿引发的好奇心

孩提时代,哪个孩子不曾幻想过能像搏击长空、自由翱翔的雄鹰那样无拘无束地在天空飞翔?飞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自古以来,历代先民都在积极幻想并不懈地探索飞天的方法,古代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有飞天的壁画,明代有万户乘火箭飞天的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飞天的探索兴趣越来越浓。

少年时期的冯如同样对飞天充满了幻想。生长在乡村的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善于动手,常常就地取材做出一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的模型,而这其中,小鸟的模型最多,也最生动传神。这是因为乡下绿树成荫,草木丰茂,为各类鸟雀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在繁忙的农作之余,观察各种各样的鸟雀在田间地头、树上树下跳跃穿梭、飞舞盘旋就成了小冯如的一大乐趣。?看据着呼朋引伴、自由飞舞的鸟儿,小冯如常常入了迷,把自己也想象成一只小鸟,在蔚蓝的天空下、在翻滚的绿浪上飞来飞去……

既然鸟雀会飞,那人为什么不能飞呢?难道只是因为鸟雀多了一双翅膀?如果给家里的马车装上一双大翅膀,那马车是不是也能像鸟儿那样飞起来呢?想到这,他便去书中寻求答案,看是否有经验可供借鉴,遗憾的是,他有限的阅读能力在他所能接触到的有限的阅读空间里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但年少的他并未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幻想着使马车飞上天的方法。

梦想伴他去飞翔

12岁那年,家贫失学的他有幸得到舅舅的帮助远涉重洋,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去继续学业。

到了工厂林立、机器轰鸣的旧金山,他似乎明白了自己的国家被这些工业强国欺辱的原因,这不禁让他想起儿时曾看到羽翼丰硕的秃鹰肆无忌惮地捕食小鸟雀的情景。联系起祖国当前的处境,竟跟那些孱弱的鸟雀何其相似。既然苍鹰能凭借一副强有力的羽翼称霸天空,那为什么不能发明一种飞行器,像秃鹰那强有力的翅膀一样守卫着祖国的大门,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免遭列强入侵,巩固国防呢?

于是,他便带着儿时的困惑和强国御侮的使命感转往纽约攻读机械制造专业。学习期间他刻苦努力,常常为弄懂一个问题深夜不寐。为了掌握最新技术,他不惜省出自己原本就很有限的食宿费去买报纸杂志。有了理论基础,他又和志同道合的助手在飞机制造技术被完全垄断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克服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关,经过没日没夜的艰苦钻研、一次次试飞和改进,冯如终于驾驶自制的飞机试飞成功了。而此时莱特兄弟的飞机问世才刚刚五年,但他的飞机以更优良的性能引起了轰动。这样,一只“东方秃鹰”就真正在大洋彼岸那个号称“飞机诞生的地方”以更为夺目的姿态雄起了。

圆了飞天梦的冯如并没有贪图国外的优厚待遇,而是毅然回国,践行他“飞机救国”的诺言。在被列强蹂躏的国土上,冯如的飞机无疑为国家防卫安上了一副名副其实的“鹰的翅膀”。

冯如制造的第一架双翼飞机

冯如档案

冯如(1884—1912),广东恩平人,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他是中国最早从事飞机研制、设计、制造的人,被美国报纸赞为“东方莱特”。他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殉职。冯如殉职后,被授陆军少将军衔,尊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在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他又被尊为“中国的航空之父”。

冯如经典语录

1.“我发誓要用毕生的精力为国家研制飞机。苟无成,毋宁死!”

——当有人对是否有能力研制飞机提出疑问的时候,冯如坚定地说。

2.“生命不足惜,只要中国的飞机能够飞上天,死也值得!”

——在奥克兰市的麦园进行试飞时,朋友们为了安全起见,劝他换一个人试飞,冯如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3.“吾死后,尔等勿因是失其进取之心。”

——冯如在弥留之际这样嘱咐同志。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