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未来

来源 : 2001 年 01 期 

采访未来

作者: 青明

时间:2037年9月19日

天气:晴

清晨的阳光亲切柔和地抚在脸上,我猛地睁开眼睛,一看时间,正好是6点40分。我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翻身而起。我今天还有意义非凡的活动呀,千万不能耽误!

我这个“贪睡虫”能准时起床,可得感谢我新买的这块脉冲电子表。以前想要我早起,可得闹个鸡犬不宁。床头的闹钟吵得整栋楼的人都有意见了,可我还在呼呼大睡……有了这脉冲电子表,一到设定时间,它就会发出脉冲电波,直“刺”神经中枢,使我悄然无声地惊醒过来。脉冲电子表还能设置日程活动表,到时它会用声音或脉冲波准时提醒我。

来到集合地点,我和其他学生记者同时集合。大家登上机动车,按下车头电脑上几个键码,车子悄无声息地驶上高速公路,向目的地进发。

如今的机动车不仅是无人驾驶、全自动,而且使用的都是植物油脱脂燃料,产生的少量有机废气会在空气中分解,并能被植物吸收,几乎没有空气污染。所有机动车都装配了性能良好的消声装置,噪音被降到了最低程度。高速公路就像滑雪场,车辆在无声无息地溜来溜去。

昨晚过于兴奋,睡得晚,我又在车上打起了盹。同伙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原来目的地已到了。我们跳下车,走进我们的采访对象——青少年科技中心。

青少年科技中心是一个全球性的机构,它最初由日本发起,得到全世界爱好科研的青少年的热烈响应。在我国政府的申请下,最后在我国甘肃榆中落址,全世界的科研青少年云集在这里。他们不仅在生活上独立,还按青少年自己的需要和喜好,研究开发出了一大批科技项目和产品,备受世人关注。

在采访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科技是真正振兴人类的无上动力。

我欣然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 电脑,将采访内容写成一篇激情澎湃的科技报道,然后发送给《世界少 年科学报》。这时,我的笔记本电脑收到少年科协一则信息,说俄罗斯一家新闻机构对青少年科技中心近期的重大举措很感兴趣,要我们写一篇纪实稿发给他们。上面还附有对方全球统一的E-mail地址。

最近,青少年科技中心有一个大的举措:研制载人飞船的障碍着陆装置。

我们风急火燎地赶到试验现场。很遗憾,载人飞船的障碍着陆试验已经结束,其中参与实验的中国少年科研人员黑子,因为装置出了意外故障,在着陆时受了伤,已送往附近的少年医院。

不过,听说这次实验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想深入了解飞船障碍着陆的详情,只有直接去采访当事人黑子。

我们赶到少年医院时才得知,黑子早已动完手术,回家疗养去了。

这下我们可懵了 :怎么办呢?

我问医生:“他不住院,这怎么可以?”

“现在的医院给病人动手术后,一般不收留病人住院。”

“那病人的后期护理怎么办?”

“家用电脑就不可以作为医用电脑吗?病人在家疗养时,所有症状都可以通过电脑及时输送给医院的专家,专家将根据病症及时指导诊断。这样,对病人、病人家属和医生都方便。尤其对病人来说,医疗费用也合算多了。”青春活泼的小医生耐心地解释道。

我一直还没有生病住院的经历,自然不懂这些。

“家里的卫生条件怎么能和医院相比呢?能保证病人不在家里感染细菌吗? ”同行的克诺夫也插话道。看来,他也没住过院。

“纳米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现在的家庭一般不会存在有害的细菌和病毒。更何况,护士在病人回家疗养时,会跟着去病人家里再进行一次细致的纳米技术消毒处理,绝对不会有细菌感染的。”小医生还是那么耐心。

纳米技术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无菌化?难怪我们连感冒也很少发生呀!

离开少年医院后,我们如愿以偿地采访了黑子。我们欣慰地了解到,载人飞船的障碍着陆已为期不远。

我在笔记本电脑上一阵熟练点击,又一篇专题报道完成了。正要发送给俄罗斯新闻机构时,突然想起对方需要的是俄文稿,于是,我在笔记本电脑上查找了一番,找出那组俄文自译的功能键,一按,嘿!这下好了,全文已准确无误地译成了俄文!

回家的路上,克诺夫问我为什么不直接用俄文写稿,非得自找麻烦地寻找什么功能键,因为我们这些年轻人都会几国语言。但他无法理解,我还是习惯用自己的母语写作。况且,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日益提升,汉语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语种之一了。

[编者的话]

“立足现有科技,展望未来生活”是本栏目的宗旨。读者朋友,你可以不拘形式、天马行空地描述未来某一科技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类生活的变化。我们渴望你智慧的火花闪烁在下一期刊物上。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