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17 年 06 期
中国古代玩具面面观
作者: 刘香英
时间刻度
新石器时代
湖北地区
这是原始人的足球吗?
怎么可能会有人用石头当足球呢?
这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玩具,叫陶响球,最古老的儿童玩具之一。它的内部是空的,里面装有弹丸或石粒,摇动时会沙沙作响。一两岁的小孩儿对声音特别敏感,这种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很受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儿喜欢。20世纪50年代,这种玩具就曾在湖北省京山屈家岭遗址出土过。
西汉时期
四川地区
呀,这只小狗好威风!
和上面提到的陶响球一样,这只小狗玩具也是一件陶制品。制陶技术发展了几千年后,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用泥土烧制的小狗、小猪等变得非常普遍。因为造价低廉、造型有趣,这些泥质玩具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现在出土的泥车、泥狗等物品,让我们对古代人的生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东晋时期
江苏地区
这个东西我玩过,用手轻轻一搓,就可以飞到天上去呢。
这种玩具现在也很常见,不过大多是塑料制成的了。它叫竹蜻蜓,东晋时期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有对其最早的记载。竹蜻蜓由一根细长的竹柄和套在竹柄上的薄竹片组成,形状像英文字母T。竹片两侧各有一个斜面,可以让竹蜻蜓随空气漩涡上升。玩时,只需要用双手手掌夹住竹柄,快速一搓,双手松开,竹蜻蜓就会飞向天空了。
唐代时期
陕西地区
风筝!今年春天的时候我还放了风筝呢。
到开阔的空地放风筝,是很多人春游时的必玩项目。相传,风筝的原型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制作的,其后数百年间常用于军事目的。唐代,由于社会安定,传统节日和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发展,风筝也渐渐转为娱乐工具。到了宋代,人们还把放风筝作为一项祈福活动——在清明节时,人们将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希望让风筝带走一年的坏运气。
宋代时期
山西地区
这个东西我认识,叫九连环。爸爸以前给我买过一个,可我一直没解开。
九连环确实非常难解开,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上或者下一个环数百次,才能使九个环分别解开。因此,即使知道方法的人也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解开。这款玩具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训练人的耐心。据说九连环发明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到了宋代才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
明清时期
京津及东北等地
这个不是杂技项目吗?难道也算玩具?
当然是玩具!它叫空竹,源于明代的“空钟”,不过当时“放空钟”的动作不是抖拉,它的转动也不是在空中而是在地面,属于“鸣声陀螺”。到了清代,抖空竹的方式逐渐成熟,并得到民间艺人的发扬。在中国北方,很多人都喜欢抖空竹,并能玩出许多花样。空竹一般为木质或竹质,中空,因而得名。玩时可以用线绳抖动,使其高速旋转而发出响声。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5月20日,抖空竹还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往往会把玩玩具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从玩中学,在学中玩,因此许多玩具在具有娱乐性的同时,还具有一些教育性。如拼图类游戏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积木类游戏可以激发动手兴趣,培养合理组合搭配的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卡通玩偶可以在父母忙碌时陪伴我们……
现在,我们可以在商场买到各式各样的新奇玩具,这得益于自20世纪以来玩具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是不折不扣的玩具制造大国,生产了全球市场上超过三分之二的玩具产品。
(插画绘制/蔡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