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998 年 06 期
发扬麓山精神夺取第二次创业的胜利
作者: 陈绪常 校长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孙子兵法》曰:“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如果说麓山是创业者的摇篮,那么麓山与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各位家长通力谱写的篇篇力作,恰是这场战争中不断的善出奇兵。回顾近五年的工作,是否可以说我们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功:
第一,学校建设成绩显著。没花国家一分钱,主要依靠家长的支持建校。学校共征购土地170亩,到今年秋季止,学校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剩下的近100亩土地学校还将建造幼儿园、中学校舍等。在校学生达1800余人,总资产1.2亿元人民币。第二,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和特色。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优势,在办学体制、学校管理、教育思想、课程结构、创业精神、发展战略等方面形成了特色。这些特色都可以明确地用文字进行表述。第三,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师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学历结构以专、本科为主,职称结构以中、高级为主。第四,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麓山精神”。这就是“追求卓越、永不满足”,即追求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师生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裹足不前。在麓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第五,麓山创造了诸多“麓山原则”。如对已作出的决策“只讲服从”、“家长也是客户”、“只做乘法,不做加法”、“麓山学校无小事”……正是以这些原则为指导,麓山的事业才充满勃勃生机。第六,素质教育硕果累累。近五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全国性奖励300多人次,省市奖励800多人次,学生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书法、美术作品400多件。
全体麓山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取得了第一次创业的胜利。
今年七月,市教委决定:中学部从租借的38中校舍搬出,中、小学合并一处,麓山人又是凭着这种麓山精神,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不但顺利完成搬迁任务,还重组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如期开学。中学部搬过来了,更重要的是压力和责任也随之而来,无疑第二次创业以此为契机正式展开了。
第二次创业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已经踏上了第二次创业的征程,麓山人又将迎接新的挑战。一场“改革兴校,科研兴校,质量兴校”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开始了。要完成第二次创业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今天的教育,必须着眼于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多媒体加网络将改变世界。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启动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工程,努力实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手段和学校管理的现代化。第二,基础教育旨在培养公民的基本的、必备的素质,应有基本统一的内容与要求。但我们又要承认人有个性差别,每个人发展的领域与高度不可能也不必强求统一。基本统一的内容多、要求高,必然顾不上个性,因材施教便成为一种美好的难以做到的愿望。所以,我们要坚持全面育人和发展个性相结合,切实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明显的进步。第三,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探讨“基础分流,弹性管理,多元发展”的教学模式,做到“科科有课题,人人有项目,个个有论文”。第四,既要巩固小学的办学成果,又要下苦功、花大力气办好中学。要制定教学工作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中学会考的合格率、优秀率及实现指标的具体措施。
最后,让我们共同以麓山人特有的诚实劳动态度、永不满足的精神、艰苦奋斗的韧性和精诚团结的美德去迎接麓山事业的再度辉煌,去夺取第二次创业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