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996 年 06 期
人间仙境—火焰山
作者: 傅晖(湖南)
在《西游记》中,有段讲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经火焰山的神话故事。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巧施妙计,借来能呼风唤雨的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熊熊大火,打通了西行取经的道路。显然,神话故事是虚构的。不过,人们也许不信,世间还真有一座所谓的“火焰山”,位于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说到火焰山,先得了解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东侧,四周为高山环抱,吐鲁番就是“低下”的意思。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海拔为-154米,是我国大陆的最低处。盆地内的重要城镇多在海平面以下。
吐鲁番不仅因地势低洼闻名于世,它那独特的高温气候更是一绝。由于盆地地势低,四周高山封闭,盆地内增温快,散热慢,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故气候干燥炎热。据说特殊干旱的年份几乎滴雨不下,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地区,沙漠广布。一年中高于40℃的酷热天数达40天左右,绝对最高气温达49.6℃ (1975年7月13日),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自古有“火炉”“火洲”之称。要是测定地表温度的话则更高得吓人,夏季吐鲁番地表温度高达70℃,最高的曾达到79℃呢!难怪有人说,人要是在夏日的吐鲁番盆地中顶着烈日呆上两小时,就会被晒干成“木乃伊”了。
火焰山座落在吐鲁番盆地中部,山体呈东西方向延伸,长约100公里,宽约10公里,最高峰高达851米。相对于低洼的盆地而言,火焰山亦显得巍峨峻峭,雄伟壮观。远看火焰山,只见山体赤红赤红的,像火烧过一般,寸草不生,长期以来的风沙剥蚀形成了奇形怪状的峭壁,中间还有些洞穴。据说古代曾有人居住在洞穴里,现在里面还保存有壁画呢!
火焰山红光闪烁,这主要是因为强烈的太阳辐射。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云层稀薄,太阳光线如入“无人境地”,很少阻挡,自然太阳辐射强于中国东部同纬度其它地区。那么,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在很久很久以前,火焰山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的地壳运动使该地区褶皱成山,山体岩性以砂砾岩和红色砂页岩为主,山体呈红色。夏日骄阳似火,照射在红色山岩上,红光反射,云烟缭绕,犹如烈焰飞腾,似熊熊大火在燃烧,这恐怕是红光闪烁火焰山的直接原因。
登火焰山如同身临炼狱,热浪滚滚,奇怪的是却不见一滴汗水!火焰山上不仅气温高,而且特别干燥,汗一出来,马上就蒸发掉了。在火焰山地区,你可能会碰到这样一幕奇景:登山者个个穿戴严实,皮衣皮帽与赤日炎炎极不相称。其实这才是有经验的登山者。穿上厚厚的皮衣,戴上大皮帽,脚穿长靴皮鞋,用来隔开热浪逼人的气温和烫脚的地温。正像夏天卖冰棍,要给冰棍盖上厚厚的棉被一样。
火焰山奇景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人前来观赏和探秘。1991年8月,我国一支科学考察队曾到火焰山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从山脚下仰望山体,只见“火焰”缭绕,“火舌”舔空。在盆地平视,火焰山酷似一条巨大的火龙,张牙舞爪于盆地北缘上空,令人生畏。队伍中的一部分勇敢者捷足先登。此时,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当他们每前进一步,“火焰”就退一步,进一丈,“火焰”就退一丈,人进“火”退,待登上山顶后,“火龙”竟奇迹般的匿迹了。队员们在“火龙”背上走呀,走呀,只见到红砂、赤砾,再也没有见到火舌,也毫无火缭的感觉,更没有闻到火焰的呛味,倒觉得习习凉风拂面,感觉比盆地中舒适。然而,山下的伙伴们却看到他们穿行在“烈焰”之中,蹒珊于“火舌”之下,无不为他们捏着—把汗!当“蹈火者”们兴奋地返回山下时,个个安然无恙,同伴们既兴奋又费解。
奥秘在哪里呢?科学家们通过反复考察,认为火焰山的“火焰”是吐鲁番盆地中的高温气候、黄褐色大漠背景以及红色山体三者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光热现象。盛夏,盆地强烈的地面辐射大气层的热扰动明显增强,骄阳下的火焰山红色山体的反射光线,在强烈热扰动的大气中传播,其光线会略受扰动和改变,再加上万里碧空、漫漫大漠的底色衬托,造成光灿灿、烟腾腾、火熊熊的视觉效果,仿佛《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仙境。古往今来,火焰山奇景令人心驰神往,吸引着无数旅游者前去旅游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