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论文从实践中来

来源 : 2002 年 09 期 

“金奖”论文从实践中来

作者: 秦日

看到上一期“小小科学家”的“擂主”许飞娟同学意气风发的样子,正如她所说,我是心痒痒而跃跃欲试。于是我大胆来了个毛遂自荐,凭借在第2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科学论文金奖的《洗洁精对金鱼生活的影响》一文,很荣幸地成为这一期《科学启蒙》“小小科学家”的“擂主”。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研究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吧。

电视新闻触发了 我的灵感

有一天,我在电视里听到这样一则新闻: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洗洁精含有强致癌物质,需要反复清洗才可避免对人体产生伤害。灵感就在这瞬间产生,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清洗器具时洗洁精的残留物质随生活污水排入江河之中,会不会给水生生物的生活带来影响?我们经常使用洗洁精,又是否会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我决定用实验的手段来进行研究。

我是长郡中学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成员。这是一个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温馨集体,大家都对科学怀有强烈的兴趣爱好。我便和许孜、韩晗两位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很快写出了实验方案:将蝌蚪放入洗碗水中进行培养,通过观察有关现象并进行分析来得到结果。我们将实验方案交给指导老师,他提出的问题却让我们目瞪口呆:假设你们用洗碗水来做这个实验,并且最后还得出了一个结果,你凭什么认定这一定是洗洁精造成的呢?

真是“出师不利”!但是我没有气馁,对方案进行了全面修改:设置一个实验组,将蝌蚪放入一定浓度的洗洁精溶液中进行培养,再设置一个对照组,将蝌蚪放入清水中培养,同时对两组进行观察对比。

实验中出现挫折是难免的。方案经过几次修改后,我们又发现了新问题:饲养缸中的蝌蚪有些竟已长出了四肢,弃我们而去,而且蝌蚪的个体非常小,生理变化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到。我“灵机一动”,将实验对象换成了金鱼。

坚持实验得出了科学结论

朋友们知道,大发明家在成功发明出一个东西之前往往都要经历成百上千次的失败,何况我这个学生呢? 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不放弃,坚持到底,胜利就会属于你。

经历了多次挫折以后,我们发现实验组金鱼的呼吸频率比对照组快,因而想到以呼吸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再一次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洗洁精内的有关成分可能对鳃丝具有破坏作用。于是我们利用体视镜对实验组金鱼的鳃丝进行了观察,发现有脱落、成团、颜色暗红等现象。在老师和学长的指导下,我们又检测了金鱼的耗氧量,结果表明:洗洁精培养液中的金鱼不仅呼吸频率增加,还出现浮头、吞气等现象。胜利的曙光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洗洁精会破坏金鱼的鳃丝,阻滞金鱼的呼吸,导致金鱼呼吸频率加快、浮头、吞气、耗氧量下降,直至死亡。

有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最终将它们一一克服。例如,其中有一项“测定洗洁精对金鱼的半致死浓度”实验,要求连续观察48小时。我们三人在凌晨6点便来到学校作准备,8点整开始实验。刚开始我们还精神饱满,可几个小时后,由于大家本来就睡眠不足,又没时间吃早饭,再加上观察内容又比较单一,所以感到力不从心。但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观察结果的不全面。于是,我们打起精神,互相鼓励,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前12个小时的观察。在后来36个小时的随机观察中,我们也过得不轻松,大家轮流去吃饭和睡觉时,都时刻惦记着金鱼,时时跑回实验室进行观察,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全面、准确和真实。

论文完成后,我们获得了认可和奖励。但我知道,我们不能骄傲,这项课题研究才刚刚开始,今后我们还将进行“慢性中毒实验”,更详细地观察、更全面地了解洗洁精对金鱼生活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洗洁精对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危害。

俗话说“功夫不负苦心人” 通过这一次课题研究,我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也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成功会青睐每一个努力的人,我们能够做到的,你们大家也都可以做到!朋友们,一起来,让我们筑起“小小科学家”的强大阵营吧!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