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997 年 05 期
千奇百怪的嘴巴
作者: 王林瑶
牛是吃草的,老虎是吃肉的,它们的食性不同,嘴巴的样子却大体相同,它们都是哺乳动物。昆虫的嘴巴却千奇百怪,请看看下页的图,一定会使你感到惊异。
早在三亿五千万年以前,昆虫的远祖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经过这样长期的进化,昆虫的种类越演变越多,现在有80万到100万种。各种昆虫的身体结构已经大不相同,吃东西的器官——嘴巴(又叫口器),也就多种多样,不过追根究底,都是由“咀嚼式”口器进化来的。
放大镜下看嘴巴
捉一只蝗虫,把一片农作物的叶子放在它的嘴巴前面,它就毫不客气地大嚼起来。蝗虫的口器就是“咀嚼式”的。长着这种口器的昆虫很多,如蝼蛄、蟋蟀、金龟子等,它们专吃农作物的茎、叶和幼苗;还有螳螂、蜻蜓、草蜻蛉等,它们专门捕食别的小昆虫。
要想看清楚它们的口器,可以拿蝗虫作代表。切下蝗虫的脑袋,放在放大镜下,再用镊子把嘴巴的各个部分分开,你就可以看到,这种口器分上唇、下唇、上牙(学名叫上颚)、下牙(学名叫下颚)四个部分。它们先用下牙和下唇上长出的细须去接触食物,如果发现是能吃的,就用上唇把食物扒到嘴边,再用锋利的上牙把它切断。牙齿后面有磨槽,可以把食物磨碎,舌头同时分泌出唾液,最后把嚼碎的食物咽到肚子里。
有的昆虫专门吸食动物或植物体内的汁液,它们长着“刺吸式”的口器。由于吸法不同,口器的样子也大不相同。刺吸植物汁液的昆虫,如知了(蝉)、蚜虫、盲椿象、稻叶蝉等,口器是一根空心的管子,像注射器的针头。刺吸动物血液的昆虫,如蚊子、臭虫、虻蝇等,口器就复杂得多。拿蚊子来说吧,它的口器是由六根针组成的,外面还包着一个圆筒。吸食的时候,圆筒就退缩到后面,六根针并在一起,刺入动物的皮下血管,注入涎(xian)液(就是口水),不让血液很快凝固,然后吸食血液。
蝴蝶和蛾子的嘴巴也很别致,样子像钟表的发条,平时卷着,要用才伸直。这根发条实际上是由两根有凹沟的“发条”合成的管子,伸直了可以插进花心去吸里面的蜜汁。这样的嘴巴叫作“虹吸式”,不危害庄稼。可是不要忘了,一般来说,蝴蝶和蛾子仍然是害虫:因为它们的幼虫长的是咀嚼式口器,专门吃农作物的叶子。像白粉蝶的幼虫,就是危害青菜的菜青虫;螟蛾的幼虫,就是危害玉米、水稻等庄稼的螟虫。它们经过变态,变成蛾子以后,嘴巴就变成刺吸式的了,你说有意思不?
如果你在放大镜下仔细地看看苍蝇吃过的东西,就会发现上面总是湿漉漉的。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苍蝇长的是“舔吸式”口器,下唇像个倒长着的蘑菇,上面有许多排细沟,食物就通过这些沟吸进肚子里去。它虽然没有牙,可是能吃固体的食物。比如吃一块糖,它就先吐出唾沫来使糖块溶化,再用“蘑菇头”去舔食。苍蝇是传播病菌的坏蛋,连它吃东西的方式也使人恶心。
蜜蜂既吃固体的花粉,又吃液体的花蜜,那么它的口器是咀嚼式的,还是吸食式的呢?蜜蜂的口器很特别,它有一对上牙,能够咀嚼花粉;还有一根带毛的长管,能够吸食花心里的蜜汁。这种口器叫作“嚼吸式” 口器。
看“嘴”下药
这样细致地研究昆虫的嘴巴,有什么意义呢?
医生看病的时候,先要弄清病人得的是什么病,再决定怎么治疗。这叫作“对症下药”。许多昆虫对农作物有害。要消灭害虫,就先要弄清楚长的是哪种口器,是怎么为害农作物的,才好决定用哪种药去治它。这叫做“看嘴下药”。
如果庄稼叶子上残破不全,到处是缺口和窟窿,那就是被长着“咀嚼式” 口器的昆虫咬破的。对付这样一类的害虫,只要把药剂喷在庄稼表面,害虫吃了沾有药物的叶子,就会中毒死去。
如果庄稼叶子萎缩变黄,上面出现斑斑点点,严重的甚至整片脱落,那就是遭了长着“刺吸式”口器的昆虫的祸害。对付这样的害虫,必须使用能够被植物吸收的农药。这些害虫吸食了有毒的汁液,就会中毒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