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996 年 03 期
机器人王国考察记连载之三
作者: 蔡自兴(湖南)
第三展厅是个电影放映厅,设计得十分特别,在厅中央的放映室,可同时向四个不同方向放映四部不同的影片。观众座位环形而设。放置在座位旁的立体声耳机和按键,使观众能够各取所好地收听某种语言的影片配音。现正在放映《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我是机器人》、《摩登时代》和《新哪咤闹海》四部影片,下午还将放映《星球大战》、《铁臂阿童木》、《巧夺天工》和《作客罗伯特国》等片。记者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欣赏各自喜爱的影片,进一步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是根据捷克1920年的同名幻想情节剧改编,故事梗概是:罗萨姆博士正在办公室与生产部主任阿尔基斯特讨论一种新机器人的制造问题。该公司生产各种生物技术机器人,从秘书机器人到使役机器人。他们能与人类良好共事,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每个机器人寿命为20年。机器人出厂后被送到专门学校培训,学会看书、写字和运算等本领。不过他们没有思考能力,不懂感情。
罗萨姆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使大批工人遭到解雇。工人们发动罢工,反对使用机器人。
由于罗萨姆公司生理研究室主任加尔博士的过错,给人类埋下了灾难的种子。他稍稍地按人的样子改变机器人体内的几个关键部件,使得机器人具有思考能力并易于激动。一天,机器人发动了叛乱,把该公司及岛上的所有真人杀光,只留下阿尔基斯特主任一人。他们需要阿尔基斯特传授制造机器人的技术,以免二十年后绝种。高级智能机器人登门求教,学会制造机器人的方法。阿尔基斯特惊愕地发现自己上了当。
林灵、林丽华和季仁三位年青人被《新哪咤闹海》带进神秘莫测而又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这部影片,描写了机器人参加建造闽台海底隧道的壮观场面。台湾海峡海面,各种工作母船星罗棋布;深海建筑机器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哪咤1号”缓缓穿过黑暗的海水,涉过湍急的暗流,轻巧地降落在海底沉积层上。他使用真空吸管,将破碎了的矿石吸入导管,然后送出水面,排放在集矿船上,以便送往冶炼厂提炼金属和稀有元素。“哪咤2号”担负凿岩开道的重任。他用原子能加热器产生的三干度高温,把岩石熔化,一部分铸成隧道内壁,另一部分排出隧道。这种不用钻头和钢筋水泥的海底隧道建筑技术,是隧道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
影片以欢庆海底隧道建成通车结尾。海底深处,海峡两岸同胞,或开着汽车、或乘地铁,穿梭往来于宝岛与大陆之间,千家万户骨肉团聚,喜庆大团圆。
1月12日,除了文团长和江教授等人应邀参加总部的座谈会之外,中国记者考察团成员乘坐由机器人驾驶的快速直升飞机,来到F山北麓参观一家机器人工厂——富兰斯工业机器人制造厂。
下飞机后,汽车载着考察成员直奔工厂大门。进了厂门,接待人员把他们迎进厂部贵宾接待室。
为了使考察取得更好的效果,参观前,先由厂管理工程师渡边利用多媒体视听技术向大家介绍机器人系统的结构、分类及装配过程。大家全神贯注地听着并不时提出质疑。
面对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林灵耐不住问道:
“怎么这么多机器人都不像人呢?”
渡边结合林灵的提问,耐心地解释说:
“人们往往把机器人想象为如人一样的'人造人'。这可能是受到神话故事、科幻电影和电视、电子游戏以及小说的影响。实际上,现有的机器人绝大多数都不像人。一台机器人就是一个机器系统,一般由操作机、环境、任务和控制器四个互相作用的部分组成。根据用户的需要,可把它设计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小的可以在人的血管中游动,大的可以有几十米高。 ”说到这里,渡边工程师总结说:“虽然大多数机器人外表上不像人,但所有的机器人具有共性。他的设计思想和原理是相通的,有些部件也是通用的。机器人的通用性越大,其结构就越复杂。新一代机器人正在加紧研制之中,不久之后,可望有重大突破。”
渡边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装配过程。接、着,他带大家去装配车间参观。
装配车间位于厂的南端,建筑高大壮观。在长320米、宽125米、高18米的总装配大厅内,五条装配流水线上正在装配五种不同型号的机器人产品。这是一个无人装配车间,在中央计算机的统一控制下,每条装配线均由一台中型计算机控制。每一装配站和装配机器人,则由微型计算机控制。这样,形成了三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装配流水线的入口处与供料器相连。供料器的零部件又来自1号自动仓库。仓库内装有本厂生产的各种机器人零部件,并能自动地把它们选出送至供料器。在每条装配线旁边,有许多工作台或装配站,均由机器人进行操作与装配。这些机器人大多数具有视觉、触觉或听觉能力,以及跟踪传送带上移动零件的能力。它们能够从快速运动的传送带上识别并捡起所需要的零部件,送至装配台,再由另一机器人或同一机器人的另一手臂进行装配作业。在装配过程中,机器人一边阅读装配图,一边装配。此外,还有一些机器人送料车在装配线旁和自动仓库间往返移动。
装配机器人形态各异,功能不同。它们之中的大多数具有力感功能,一部分还具有压感和触感,因而能够进行精密装配。在空中参观跨道上,林灵为一个装配工作台上的机器人的举手投足所吸引。这台机器人虽谈不上有三头六臂,但却有三眼四臂。这三只眼睛是三部新式固态摄像仪。它们配合默契,分工协作。一只眼睛用于阅读装配图;另一只眼睛用来注视与辨识传送带上的零部件;还有一只眼睛则检验装配结果,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四个手臂从机器人的肩部伸出,各司其职。现在正进行R型机器人抓手的装配工作。第一只手抓住已装配的关节;第二只手从传送带上挑出抓手部件,并把它送至装配工作台;还有一只手按规定方位把抓手递送至关节,进行柔顺性装配;最后一只手则用于安装定位外罩。它们的动作十分迅速,准确无误。犹如优秀技巧运动员的表演一般精彩。
装配流水线的最后一段是产品检验。已装配的每台机器人都由检验机器人进行全面检查。经过检验合格的机器人产品,进入2号自动仓库,即成品仓库,它与装配线的出口处相衔接。这些机器人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在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