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的发展史

来源 : 2016 年 06 期 

扇子的发展史

作者: 沙沙

时间刻度

距今4000多年前

黄河流域

贤明的舜帝为了多招纳一些贤才来辅佐自己,特别制作了一种“五明扇”,舜帝出巡时尤其要使用它。“五”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五明扇不能开合或者折叠,形状也不能变化。

这么说,五明扇就是一种另类的“招聘广告”呀。

距今约3500年

底比斯(现埃及卢克索)

古埃及人的扇子最早是供贵族和奴隶主使用的,由棕榈叶做成,大约有一人高,由身强力壮的奴隶负责打扇。

同样是给贵族用的扇子,怎么有的大,有的小呢?

那时候,扇子被当成权贵的象征。扇子越大,坐在扇子下面的人越是地位显赫。当然,扇子的制作材料也非常考究。古埃及贵妇人使用的扇子是用孔雀毛制成的,扇柄用纯金打造,十分珍贵。

距今3000多年

河南安阳小屯村

在殷朝,人们用艳丽的雉鸡尾羽制作一种羽扇,并且给羽扇装上长长的柄。

这手柄未免也太长了,这样的扇子怎么好拿来扇风呢?

那时候的扇子可不是用来扇风取凉的,是用来遮挡尘土和阳光的。它是权势的一种象征,是王族才能使用的装饰品。皇帝巡视的时候,长柄大扇更能衬托皇帝的威严。

距今约2300年

新郑(今河南许昌)

到了战国晚期的时候,老百姓也能使用扇子了。扇子不再是王公贵族的装饰品,而是人们的生活用具。那个时候出现了一种“户扇”,也叫单门扇,它看起来就像单扇门一样,是由细竹篾编织而成的。

好家伙,它也太大了点。

距今约2200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秦汉以后,扇子的造型就更多样了,有方的,有圆的,还有六角形的。黄河流域一带盛产竹子,人们便用竹子制作出了竹扇。还有一些人用绢等丝织品制成了纨扇。纨扇也叫做团扇,主要以竹木为骨架,然后糊上薄丝绸。纨扇轻便又雅致。

扇子倒是越变越轻了呀!扇子变成工具了,制作技术也会有所进步吧?

没错。据说那时长安有个十分厉害的工匠——丁缓,他曾经制造过一种七轮扇。七轮扇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操纵,运转起来后,待在厅堂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凉爽。有人说,七轮扇就是现代生活中的吊扇、台扇的鼻祖,这可一点不为过啊。

距今约1000年

汴梁(今河南开封)

到宋代的时候,扇子就变得很流行了。平民老百姓纳凉时最爱用蒲扇和团扇,后来又出现了折扇。

折扇真是方便!它能巧妙地把扇面藏起来,要用的时候再打开,增大扇子的表面积。

折扇也叫作撒扇,大约在明代永乐年间,朝鲜国向中国进贡的贡品中就有折扇。永乐皇帝很喜欢这种扇子,因为它拉伸方便,所以就命宫中工匠进行仿造。

英国伦敦扇子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扇子为主题的博物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也仅有两家,另一家在中国的杭州),也是伦敦乃至世界最别致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里收集了从11世纪至今世界上最精美的扇子。

(插画绘制/蔡成恩)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