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18 年 05 期
“潜龙二号”——深海探宝的“黄胖鱼”
作者: 乔安之
2018年2月,执行中国大洋第49航次(船舶运输生产活动的基本单元)业务化调查任务的“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带上了一件探海利器——“潜龙二号”。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自主水下机器人,外号“黄胖鱼”。这条“黄胖鱼”究竟有何非凡之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潜龙二号”档案
“潜龙二号”工作过程全解析
浩瀚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根据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相关规定,哪个国家最先探测到海底资源,并提供相应数据和资料,就能获得优先开采权。但仅靠人类的潜水技术,是不能到达深海绝大部分区域的,这时水下机器人就有了用武之地。
“潜龙二号”作为中国最先进的自主水下机器人,自然是我国探测深海资源的“排头兵”。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
性能卓越,成绩斐然
“潜龙二号”的性能极其卓越,这不仅体现在它精良的构造上,更在于它的超高“智商”。举个例子,当“潜龙二号”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故障时,如果不影响作业,它就会坚持到底;如果它觉得“大事不妙”,实在不能待在水下了,就会自动结束作业上浮到水面。
“潜龙二号”入水
与国内其他的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相比,“潜龙二号”除了能探测多金属硫化物,还能探测多金属结壳资源;更厉害的是,“潜龙二号”能获得海洋深处同时间、同位置的声学地貌、温盐深(不同海洋深度下海水的温度及其盐度)、浑浊度、甲烷浓度、氧化还原电位、磁力等多种数据,进而能准确圈定矿化区。
正因为“潜龙二号”的性能如此卓越,所以它初出茅庐,就表现不俗。2016年2月至3月间,它在西南印度洋执行了中国大洋40航次第二航段试验性应用任务,这也是它的首次试验性应用。在这次试验性应用中,“潜龙二号”的探测面积超过我国以往任何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的探测面积,连续4个长航程成功探测成绩也创下了我国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之最。
“潜龙二号”探寻到的海底硫化物
而两年之后的2018年,“潜龙二号”在西南印度洋我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玉皇”“白堤”等作业区块进行了5个潜次的下潜作业,最大潜深2920米,获取到大量近海底精细三维地形、区域水体异常及近海底地磁情况等数据。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潜龙二号”一定会再创佳绩,为我国在深海中探寻到更多的宝藏。
(插画绘制/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