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998 年 02 期
麋鹿奔洞庭
作者: 胡兆谦
麋鹿是我国的特有珍贵动物之一,因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颈似骆驼非骆驼,故又名“四不象”,并以此闻名于世。《封神演义》中曾提到过这种动物,说它是武王伐纣大军主帅姜子牙的坐骑,长相“麟头豸(zhi)尾体如龙”,这描述虽与真实形象相差甚远,但考古证实,武王时期确是麋鹿发展鼎盛之时。那时,它们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成群结队地漫游在沼泽地带,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现在从河南安阳殷墟中发掘出的麋鹿化石就有1000多具,足可佐证。
我国是世界上产鹿最多的国家,而糜鹿是鹿科里最珍贵的一种。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天敌的袭击和人类的伤害,麋鹿数量一年年地减少。到清代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年)在皇室御鹿场——南海子猎苑里驯养了一批。19世纪末,仅剩下120余头,而野生的早已无影无踪了。
虎年来到,洞庭湖畔传来喜讯。今年2月11日,华容县终南乡发现了 11只麋鹿,并捕获了 2只。
这天上午10时许,终南乡廖兰村10组村民李德尧在自家鱼池边突然发现一群似鹿非鹿,似马非马的动物正在吃油菜,他连忙跑上前去轰赶。哪知这种前腿短后腿长的动物奔跑起来,异常神速。李从未见过这种动物,一下子惊呆了。他愣过神来,数一数,大小共有11只,其中一只还长有两支小角。这时李大声呼唤,村民们纷纷赶来捕捉。哪知这群动物无路可逃时,竟一齐跳入临近的东湖中,向上游到了对岸的东湖村。这时,该村的数十名农民闻讯跑来,乘其爬岸之机,捕获一只,重约200公斤。其余10只见走投无路,又返身跳入水中游回来。李德尧等人迅速冲上前去抱的抱头,搂的搂腰,也捕到了一只,其形态为驴身、鹿面、牛蹄、马尾,皮毛丰厚,呈灰褐色,体重近200公斤。其余的则四处逃散。消息不胫而走,前去观看者不少。经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鉴定,它们原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目前,该县县政府在派专人看护这两只麋鹿的同时,还向全县发出紧急通知,不得伤害在逃麋鹿。
麋鹿来自何方,一时众说纷纭,后经专家鉴定,确定这批麋鹿是从湖北石首市天鹅洲湿地糜鹿自然保护区逃出来的。
石首市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北岸,与华容县境隔江相望,是1992年2月由国家环保局投资240万元兴建的,圈地2.3万亩。长江大水期,能淹没一部分土地,退水后便是沼泽地带。以往常有天鹅飞来越冬,自麋鹿“光临”后,天鹅只得退避三舍,另觅栖息地,但当地群众仍沿旧称叫天鹅洲。那里浅林密布,芦苇丛生,人烟稀少,很适合麋鹿“安家落户”。保护区初建
时,从北京南苑引进64只麋鹿,经过6年的发展,现已增至134只。今年2月10日,14只麋鹿从保护区突然“出逃”,不顾严寒,竟横渡长江,进入了紧邻的华容县境内。其原因值得探索。现已捕到的2只麋鹿,经终南乡细心护养,膘肥体壮,近日将返回它的“娘家”。其余四散的麋鹿,亟待发现和保护,希望它们早日平安回到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