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998 年 02 期
太阳的大小在变化吗
作者: 李良
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可见的表面,称为太阳光球(发光的球)。光球是不透明的,由于它的遮蔽,我们不能直接窥视到太阳的内部。那里的物质密度和温度不像地球的表面和大气之间那样有一个突变,而是逐渐变化的。近20年来,随着太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太阳的大小变化提出了自己的种种见解。1979年,美国天文学家艾迪得出了一个耸人听闻的结论:太阳正在收缩。他认为,过不了 10万年,太阳将缩小到一个小点!到那时候,白天将没有什么太阳了。想想看,若是没有太阳,人类将是一幅多么可怕的景象!
艾迪关于太阳在缩小的论点,主要根据来自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1836年以来近150年的太阳观测记录。太阳圆面的角直径平均是1919.26角秒。艾迪发现太阳的角直径在不断缩小,并且得出了每百年缩小2.25角秒。如果折合成米来算,也就是每天太阳直径缩小约4.5米。虽说太阳体积很大,但也经不起如此收缩,若果真如此,10万年后,太阳将在银河系内消失了!
1982年,美国科罗拉多高空观测所和萨里空间实验站的科学家们,精心研究了最近265年中水星绕太阳运动及有关日食的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太阳的直径并不固定,它一直在“颤抖”,其周期约为76年,半径的变化率为±0.2角秒。也就是说,太阳直径最大与最小时可相差300千米,等于它直径的万分之四。有趣的是,1986年法国一些天文学家又宣布了一项关于太阳的惊人的消息:根据太阳黑子资料的历史记录研究分析,在17世纪时,太阳与今天不一样大,300年以前的太阳直径比现在大2. 8%,即约大了 2000千米左右,而且,那时候太阳的自转速度也比现在慢4%左右。
关于太阳在缩小的论点,还有两个旁证,一个是美国海军天文台从1846年以来100多年间的观测资料,它也表明太阳在收缩;另一个是1567年4月9日的日环食。据研究者计算,这次日食应当是日全食,可是史籍记载的却是日环食。艾迪认为,1567年时的太阳要比现在的大一些,所以人们看到的是日环食。
事实上,由于地球大气的抖动,在地面上开展对太阳半径的观测研究极其困难,其中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例如大气折射改正问题就很棘手。上述细微的变化已处于观测仪器的观测误差范围之外了,加上历史资料的准确与否,都不能轻易得出太阳正在缩小的结论。因此,多数人觉得太阳在缩小的理论并不成立。天文学家们说,如果按照艾迪的论点,10万年前太阳直径应比现在大一倍。这样的话,当时的太阳辐射肯定要比现在强烈得多。可是,人们在地质、古生物和古气候资料中均找不到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