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996 年 02 期
机器人王国考察记(连载之二)
作者: 蔡自兴(湖南)
入夜,机器人王国总部宴会大厅内灯火辉煌,门外车水马龙。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千六百多位记者欢聚一堂。
七时许,伊藤博士和机器人王国总部其他官员陪同各考察团团长,在优雅的迎宾曲和热烈的掌声中步入大厅,前往主席台就坐。
舞台上庞大的机器人乐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机器人演奏员或坐或立。每一位演奏员前面的谱架上都放着一本程序控制谱。'他们用眼睛——装在头部的微型摄像机快速扫描乐谱并记下来。演奏时,演奏员们始终笑容可掬,动作协调。有的拨动琴弦,有的叩击琴键,有的吹奏铜管乐器,还有的敲鼓,真是一个壮观的交响乐队。
乐曲刚停,一位男青年打扮的机器人走到主席台前,彬彬有礼地宣布:“请机器人王国总部主任伊藤博士致辞。”伊藤从座位上站起,他中等身材,蓄着八字胡,玫瑰红领带上别着微型麦克风。首先他对这次历史上少有的大规模记者考察活动和各国记者团表示诚挚的欢迎。接着他说:“所谓'机器人造反'是某些人制造的骗局,机器人王国的宗旨是人类主宰机器人,机器人服务于人类。'机器人王国'是世界公众给这个国际性机器人组织的美称,它并非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社会政治实体,而是以国际机器人协会为中心的全世界机器人的大联合,一个集产业、科技、贸易和学术于一体的组织。它以发展机器入技术为己任,竭力为人类服务”。
尔后,伊藤主任提议大家举杯,为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和考察成功,为机器人技术的更快发展和人类的更大进步干杯。大家纷纷起立举杯,碰杯声欢笑声汇成一片。
中国记者考察团团长文欣博士代表与会的来宾讲话。在对主人的热情邀请和盛情款待致谢之后,文团长接着说:“我们新闻记者的天职就是维护真理,敢讲真话。经过这次实地考察,我们将用铁的事实来戳穿谎言,让世界公众进一步了解机器人。”
文团长请大家举杯,为那些在机器人技术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工人干杯。他说:“他们是创造机器人的上帝,是真正的造物主。”
文团长能流利地讲英、法、日等语言,但今晚他讲的却是汉语。通过宴会厅内的同声自动翻译系统,他讲的汉语被译成日、英、俄、法、德、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语言,送到与会者的微型耳机。各国代表能够用他们本国的语言同步地听到演讲内容,这一成果是1999年由中国“通用自然语言同声理解”研究协作组研究成功的。宴会厅里装设的翻译器是RL公司制造的·该公司是购买该项中国专利的第四家外国厂家。
文团长还邀请各国记者同行和机器人王国总部代表在适当时候访问中国。他的讲话热情庄重,简短风趣,引起热烈反响,受到与会者欢迎。
文团长致词后,机器人女郎智子代表机器人讲话。她与樱宾具有同等的智能。智子右手持鲜花,左手抱着个机器人娃娃,轻盈地走向台前。她那人造皮肤白里透红,细腻柔润,几乎可以乱真。智子用银铃般的嗓音开始演讲:
“各位朋友,各位主人:首先让我代表全世界五百万机器人,向在座的客人和主人致以崇高的敬礼。”
智子双手举过头顶,轻轻挥动。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欢迎各国记者考察团的愉快时刻,我们向全世界人民再次保证,一定遵循人类为我们制定的'机器人三守则',即:
第一,我们决不危害人类,也决不会眼看人类有难而袖手旁观;
第二,我们绝对听从人类的指挥,除非这种指挥有害于人类;
第三,我们一定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以及人类需要我们作出牺牲。”
讲到这里,智子昂着头,明亮的目光直视前方。接着,她语调轻松地说:“几天前,我们与全世界主人一起迎来了伟大的二十一世纪。有人预测,二十一世纪将是机器人时代。我们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现在青少年和儿童们的世纪,他们将是新世纪的真正主人,是机器人时代的新主人。现在我把这束象征未来和希望的鲜花献给二十一世纪新主人的代表,出席今晚盛会的最年轻的来宾。”
顿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宴会大厅内,记者们试图寻找和发现最年轻的代表。片刻沉寂后,智子继续说:
“根据我总部巨型知识库提供的最新信息,中国记者考察团成员、《新主人》报记者,十四岁的林灵先生是今晚宴会上最年轻的来宾。我们把鲜花献给他!”
欢呼声中,智子向林灵走去,林灵阔步迎上前,接过鲜花和机器人娃娃,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片刻,他大声而诚恳地说:“非常感谢您的好意。我们年轻一代一定无愧于新时代!”
今晚的欢迎宴会,通过电视卫星向全球进行了实况转播。此外,大厅外广场四周,四台2000英寸的巨型彩色立体电视机,正播放大会实况。这些巨型电视机,高25米,宽40米,厚2米,整个画面由49万个发光元件组成,图像色彩与对比度比一般电视机高32倍。即使在烈日下,仍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在250米外清晰地观看,其立体感使观众如身临其境。现在,全世界有二十多亿观众正在电视机前收看宴会实况。
数千里外的中国常杉市,林灵的家人正在收看宴会实况。当智子向林灵献花和赠送纪念品时,他们的高兴劲并不亚于林灵。岚岚对机器人娃娃特别感兴趣。她对妈妈说:“如果哥哥忘记给我买机器人玩具,我就要这个娃娃。”天真的话语,使爸爸妈妈会心地笑了。
机器人报幕员宣布:“音乐会正式开始。”
机器人演唱和演奏的《机器人进行曲》,优美辉煌的旋律将听众带进了美丽的城市、森林,神秘的太空、海底,时而马达轰鸣,电光闪耀,时而万木争荣,流水淙涂。
雄浑的旋律,显示出机器人的威力;娓娓的倾诉,表达了机器人对人类的赤诚。乐队机器人指挥那各具特色的四个手臂及他那独特的神韵,令人捧腹。
接着,宴会组织者邀请意大利记者、业余歌手萨丽女士即席表演,并由“机器人音乐家”之称的MT3即兴伴奏。MT3是第三代智能音乐机器人,1997年由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加藤教授研制成功。他走到大型电子琴前坐下,和着萨丽女士的女高音,边读乐谱边弹琴。他的肩、肘、腕和手指等部位,按乐谱的要求协调动作,十个手指灵巧地触动琴键,就像真人弹琴一样。人一机器人配合默契,充分显示出机器人的高度智力水平。最后一段精彩部分,MT3边弹边唱,和谐的男女声二重唱,使听众们顿时大为亢奋。
来宾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机器人双人舞《天鹅与少年》。两位机器人的霹雳舞姿,不断变换着优美的造型。电脑控制的舞台效果,相得益彰。使人们怡然忘形。
由六个机器人表演的中国传统杂技节目“转陀螺”开始了,每个机器人均手持双剑,两两相对而立。音乐声中,机器人将陀螺在剑刃上飞快旋转,然后轻轻抛给对方。对方用剑刃接住陀螺,并使它不停地旋转。转眼间,陀螺倍增。机器人从容地把陀螺接住再抛出。陀螺旋转的“嗡嗡”声,剑刃与陀螺相击的“砰砰”声,此起彼伏。舞台上,陀螺穿梭飞舞,令人眼花缭乱。机器人的精彩表演,赢得了满堂喝彩声。
最后是短剧《机器人之梦》,五十多个憨态可掬,或直立行走,或爬行的机器人蹒跚登场。这些机器人,有的像人,有的像兔,有的像玩具狗,有的像螃蟹、甲虫,还有的像果实累累的树木和黑呼呼的岩石。在电子计算机导演下,他们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其滑稽可笑的动作使晚会充满活跃气氛。短剧表现出人类对机器人时代的向往与期望,以及机器为人类服务的宗旨。当演趣正浓时,舞台上的灯光,给观众展现了一幅悲壮的景象:五十多个机器人有的像迷路的羔羊在原地打转,有的挣扎着爬起又倒下……。在这紧急时刻,他们的主人——人类的使者来了,给机器人恢复了动力,使机器人活力再现,表演得更欢。这再次显示出人类是机器的主人的主题思想。
帷幕缓缓降下,华灯灿然。演出结束了。观众们热烈鼓掌,兴犹未尽。
早饭后,各国代表团乘RTB15机器导游车出去考察。中国记者团被安排参观机器人博物馆。导游车由机器人驾驶,它配有激光摄像机眼睛,具有自动寻找行驶路径、特别保安能力。
“机器人” 一词反映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许多有记载的传说和神话都体现出人类对机器人的追求与呼唤。展厅内陈列了各种机器人模型,向观众叙述着往事:
公元前九百多年,中国西周巧匠偃师献给周穆王的歌舞机器人(艺伎)正在向周穆王与他的侍妾们献舞。机器人载歌载舞,穆王兴趣盎然。接着,艺伎挤眉弄眼,调戏穆王的侍妾,使龙颜大怒,要斩偃师。偃师急忙求饶,并当场割开艺伎给穆王看。原来它是用皮革、木料和胶制成的,并用黑、白、红、绿等颜色化装,形同真人。更为奇妙的是,体内各器官主管不同的活动。周穆王见状连呼:鬼斧神工。
再往前走,是《阿卢戈探险船》大型立体模拟,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发明家戴达罗斯用青铜为克里特岛国王塑造了这个守岛巨人。他体内装满各种管子,管内充满热液能源。他力大无比,本领非凡,如果发现有船靠岸,他就投出巨石把船砸沉。要是有敌人靠近,他就让青铜身体发出赤热,烧死来犯者。这是人们想象中的守岛机器人。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机器人由幻想时期转入自动机械时期。人类创造出许多由机械控制的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的部分动作或劳动。其中,以瑞士钟表匠杰克·德罗斯父子三人1768年至1774年间设计的三个像真人一样大小的机器人——写字偶人、绘图偶人和弹风琴偶人最引人注目。这些机器人是一些由凸轮控制和弹簧驱动的自动机器,上一次发条能工作一个多小时。当时,公众对这三个机器人大感兴趣,他们随主人到欧洲各国巡回表演,历时十多年。
林灵被写字偶人夏尔吸引住了,凑近细看。夏尔能按预编程序写出长达40个字母的词句,还能接受移行或空格指令,并能把手中的鹅毛笔伸到桌上墨水缸里蘸墨水。他的头和眼睛能随书写方位转动。
绘图偶人亨利能画石墨画。作完画之后,他低下头,撅起小嘴把多余的石墨粉末吹掉。弹风琴偶人玛丽亚妮是位音乐机器人,她能在小风琴上演奏五首歌曲。她的眼睛能够随按键的手指转动。对于听众的喝采,她谦虚地点头致谢。这些,使参观者们流连忘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