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996 年 05 期
文物如何测定年代?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流传下来的文物古迹也浩如烟海,如何判定其准确年代呢?
考古工作者根据文献记载,如年号等加以判断,能判认出(公元前841年)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在那以前的,则须借助于14C的现代技术了。
我们知道放射性元素能发生衰变,又由于其衰变周期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影响,人们根据某物质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量及半衰期就可正确估算出该物质的大致年龄。碳14是由于高能宇宙射线从外空间进入地球时轰击大气分子中的氮发生反应■→■后产生的,碳14的半衰期为5700年,它与上层的氧化合生成二氧化碳,这些CO2向下扩散被植物吸引,使植物中碳14被固定,进而传入动物体内。1克碳从活动的动植物中每分钟放射出15个β粒子,如果动植物死亡,碳14的吸收也就停止。只要比较当代动植物与古代残留体的碳14放射性就能准确测出它们的年龄。
但对于无机物而言,它们没有碳14的交换,含碳量无规律,致使同位素测定方法失去意义。近年来,“热释光年代技术”获得重大发展,它可用于测定陶、瓷器的成品年代,由于陶器的粘土及其埋葬的环境中总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文物在它们所产生的射线辐照下,能留下“伤痕”,通过特殊的方法去观察这些“伤痕”,量度由此产生的光子—一热释光的强弱,就能得出该陶器的制作年代。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考古测定工作也会越来越精确、细致。(邓平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