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996 年 05 期
美的使者记世界杂技金奖得主张婷
作者: 何解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圆圆的舞台被一束柔和的灯光渐次拉开“帷幕”,舞台中央一个简单的支架上撑着一尊单手倒立的人体雕像,这是一尊活的雕像!她时而蜷曲着,像草原上蓄势待发的飞鹿;时而伸展着,像云海中舒翅翱翔的天鹅;时而摇曳着,像与暴风雨抗争的海燕;时而旋舞着,像在海洋中自由嬉戏的美人鱼……她的双腿、手臂是那样的颀长、秀美,形体是那样的生动。你看她在动,却又看不出动的痕迹,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慢镜头,你一会儿觉得像走入了一个人体雕像的陈列室,一会儿又觉得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四周都是生命——是啊,这是在用肢体表现生命的萌动与勃发,是会说话的形体向我们倾诉一个美妙而遥远的故事,每一位经受了这美的沐浴的人都在心中由衷的赞叹:妙不可言!
这是今年1月在法国巴黎第19届世界明日杂技节暨第10届世界未来杂技节上的一个美妙的场景,表演者是来自中国天津杂技团的小演员张婷。她为观众表演的是古老的节目“单手倒立”。没有多余的道具、绚丽的服装,没有眼花缭乱、气势壮阔的场面,就是一个人,一系列造型,但她征服了观众、征服了裁判,大会把杂技节的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这个本来只属于成人组选手的荣誉,破例授予了年仅12岁的少年组选手张婷!
张婷从艺时间并不很长。6岁时,身材匀称、天赋极好的小张婷便开始学习艺术体操,为两年后到天津杂技团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幸运的张婷碰到了一位很有创见、经验丰富的老师——孙彩霞。是她,把小张婷托上了成功的领奖台。
刚到杂技团,张婷训练的节目叫“双人倒立”。俗话说:杂技难、顶功更难。内行人知道,顶功既是杂技的一项基,本功,又是一项硬功夫,要练好不容易,要吃得苦,耐得住性子。当初孙彩霞老师选中张婷,不但看准了她的天赋,更欣赏她不畏难、不怕苦的性格特点。张婷出身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父母身上她继承了劳动人民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凭借孙老师经验丰富的训练方法,仅两年,张婷便崭露头角,“双人倒立”在日本连演38场。
掌声没有使师生俩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节目的生命力在于它本身不断的革新、完善,甚至是飞跃、升华,孙彩霞深深知道这一点。她汲取了多方面的建议,通过不懈的探索和慎密的思考,“单手倒立”这一美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了。
1993年6月,师生俩投入了紧张的训练。要有超标准的动作和高质量的技巧,便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劳动。他们没有节假日,每天早晨6点半,排练场上便出现了张婷的身影,一直到下午5点半,冬去春来,几乎天天如此。节目安排表演时间为8分钟,要完成28个技巧造型。对张婷来说,学会每一个动作都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尤其在练习单手慢推旱水时,张婷手腕部骨头错位,胸肋膜发炎肿起了大包,张婷嘴唇都咬出了血,硬是坚持完成了规定的动作。孙老师心痛得流泪了,与张婷的汗水、鲜血在地板上汇成一片
经过两年多强化训练,张婷把顶功炼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在1995年9月第四届全国杂技比赛中,张婷脱颖而出,观众被她那种似静非静、柔中带刚、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所折服,“单手倒立”荣获金狮奖。同年10月,在第五届吴桥国际杂技节上,张婷再次掀起高潮,被授予荣誉金狮奖和唯一的节目创新奖。
“单手倒立”后来在巴黎获得成功,还在于音乐起了重要的作用,提起这段音乐,还有另一段有趣的小插曲呢。
“单手倒立”原来的配乐是理查德弹奏的一首钢琴名曲。去年在沈阳比赛时,默克·莱尔先生——即当年巴黎大赛组委会主席非常欣赏张婷的表演,热情惜才的默克·莱尔先生提出要专门替这个节目配一段曲子,以更适合动作的要求和意蕴的表达。回国不久,默克先生便寄来了这首富有感染力、动听的音乐。孙彩霞又根据这首曲子对张婷的动作作了一些调整,终于使“单手倒立”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
美是没有止境的。在各种各样的荣誉面前,张婷没有丝毫松懈,她还要把美奉献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