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血丸子食用安全测试报告

来源 : 2018 年 01 期 

猪血丸子食用安全测试报告

作者: 黄龙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猪血丸子、血粑,是湖南省邵阳地区制作的一种腊制食品。其制作始于清康熙年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月,邵阳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熏制猪血丸子,以供数月菜品之需。然而,综观所有文献,对猪血丸子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工艺和产品外观方面。对其食用安全性、是否含亚硝酸盐、食用后对人体有哪些方面影响的研究则是空白。所以,我就想认真研究一番,以求得出一个科学可靠的结论。

猪血丸子

测算猪血丸子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从实际存放时间超过一个半月的猪血丸子中取样2克,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应小于或等于每千克30毫克,本次测定的猪血丸子中亚硝酸盐含量为每千克4.29毫克,符合国家标准。

研究小鼠灌胃猪血丸子对其行为的影响

选取体重为18~22克的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猪血丸子灌胃量为每10克体重0.2毫升,连续观察14天的行为变化。观察结果表明:小鼠经口灌胃猪血丸子内层物,饲养14天,受试动物无死亡、行为未见异常;小鼠经口灌胃猪血丸子外层物质,饲养14天无死亡,小鼠萎靡不振、不活动。结果表明:猪血丸子外层除亚硝酸盐外还有其他不明物质影响小白鼠的行为表现。

猪血丸子30天喂养实验

1.摄食猪血丸子后对小鼠脏器绝对质量及相对质量(脏/体)的影响

选取死亡小鼠若干只,小心分离肝、肾、脾脏并用生理盐水洗净,滤纸吸水后称重,分别计算肝、肾、脾脏的相对质量(脏/体)。结果表明:喂食猪血丸子对小鼠的肝、肾、脾脏和体重有影响,但不明显。

2.摄食猪血丸子对小鼠谷丙转氨酶(当肝脏、心脏发生病变时,该酶将会升高)的影响

将经口灌胃,连续喂养30天的实验小鼠分雌、雄两组并在腹主动脉采血,再将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的血液中谷丙转氨酶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雌性小鼠饲喂猪血丸子内层高剂量、外层低中高剂量均使其体内谷丙转氨酶升高;雄性小鼠喂食猪血丸子内层高剂量、外层低中高剂量均使其体内谷丙转氨酶升高。

3.摄食猪血丸子对小鼠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的影响

将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的血液中碱性磷酸酶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雌性小鼠喂食猪血丸子外层低中高剂量导致体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雄性小鼠喂食猪血丸子外层低中高剂量导致体内碱性磷酸酶升高且达显著水平。而且,喂食猪血丸子内层低中高剂量也会促使小鼠体内碱性磷酸酶升高。

将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的血液中碱性磷酸酶的数据绘成曲线,发现猪血丸子内层对小鼠碱性磷酸酶有影响,但影响不大;猪血丸子外层、特别是外层高剂量对小鼠体内碱性磷酸酶影响较大。

4.摄食猪血丸子对小鼠葡萄糖(体内葡萄糖过多会导致肥胖和糖尿病;太少则会造成低血糖或休克)的影响

将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的血液中葡萄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喂食猪血丸子内、外层对小鼠葡萄糖的影响无规律性,但喂食猪血丸子外层对小鼠葡萄糖的影响变化幅度大。

5.摄食猪血丸子对小鼠总胆固醇(肝脏发生严重病变时,胆固醇浓度会降低;而在黄疸性梗阻和肾病患者体内,胆固醇浓度会升高)的影响

将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的小鼠血液中总胆固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喂食猪血丸子内、外层物质对小鼠总胆固醇变化无影响。

最终结论

摄食猪血丸子特别是其外层会对小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应该少食用此类食品,即便要食用,也应该切除熏制程度最高的外皮。

(该作品获第三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有删节)

(指导老师/肖海波 插画绘制/KIKI酱)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