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那道坎——让孩子重投父母的怀抱

来源 : 2000 年 05 期 

越过那道坎——让孩子重投父母的怀抱

作者: 香草

很难把眼前这三个女生想得坏到哪去。漂亮的红色蝴蝶结在她们头上飞舞,奏出的是青春的音符。她们浑身洋溢着稚气的味道。身为省重点中学的学生,她们该是幸福得让人嫉妒的孩子。可是,她们都是父母眼中的“坏”孩子。“我们从小就被逼着学习,父母在乎的只是我们的分数,能不能考上大学,他们根本不管我们的感受,他们只是拿我们投资。如果我们照他们的愿望考上大学,他们不是太容易得逞了么……”我不知道是怎样的逻辑让那个“如果”成立的,只是说话时她们脸上显出的倔强让我心里发紧。

这番话绝不仅是她们的内心独白,道出了时下不少青少年的心声。看看发生在你我周围的那些真实的故事吧! 一个在家中备受宠爱的女孩,一个在校名列前茅的好学生,突然有一天面对老师的批评,哭着喊出:从来就没有人关心我! 一位叫薛肖的女孩被父母怀疑有同性恋倾向,其表现为两面派,撒谎,不服管,喜欢称兄道弟,给女生写“情书”,和老师拍桌子……当问到她为什么会这样时,女孩回答:“在我妈眼里,当初我那样听歌、溜旱冰、交女友、不穿女孩衣服已经算学坏了。你知道吗?我爸是警察,我妈也是。我爸是社会的警察,我妈是家里的警察。”当初,她父母对她管治得如何“森严”可见一斑!

其实,没有无源的水,也没有无根的错。要越过两代之间的那道无形的坎,孩子和父母都有许多事要做!

有这么一则寓言:一只老猫见一只小猫在追逐自己的尾巴,便问:“你为什么要追自己的尾巴呢?”小猫答:“我听说,对一只猫来说,最幸福的就是有条尾巴。”老猫笑了 : “我的孩子,我也曾认为幸福就是我的尾巴。但现在发现,每当我追逐自己尾巴时,它却总一躲再躲,而当我着手做自己的事时,它却形影不离地伴随着我。”的确,如果青少年希望得到父母理解与赞许,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不是去刻意追求和奢望什么。理解,像阳光,像雨露,是头顶永远晶莹闪烁的星辰,也是孩子们首先要学会的品格。有时困扰你的,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把自己和父母换一个位置,试着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你就会知道什么是苦口婆心。父母那日渐增多的银丝,记录着他们对孩子多少牵挂和温柔。然而,与此同时,“绝对权威”的父母在呼唤平等的今天是否也该放下那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走出“我是你妈我怕谁”的囹圄。青春懵懂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倾听和引导,不是唠叨与责骂,偶尔犯了错,也绝不会“罪大恶极”,或许那只是他们成长的一个插曲。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让他知道你爱他,而不是你在拼命教育他,为他负责任!多点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沟通永远是填满“代沟”最有效的良药。对于父母与子女来说,沉默绝不是金,会慢慢吞噬这份真情。

从儿童的执拗到老年的倔强,人的一生随时隐藏一种逆反情绪。青春期的孩子正在长大,内心的冲突和与外界的冲突会在剧烈翻动后慢慢沉淀为某些品质,所以走好这段路至关重要。但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健康成长!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