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17 年 07 期
游泳池的水卫生就一定无害吗?
作者: 雷辉志
天气炎热的夏季,许多人都会选择去游泳池消暑。但是,游泳池的水质是否合格?相信很多人都对此抱有疑惑。游泳池用水属于商业用水,水价较高,因此不少营业性质的游泳池为节省开支,降低换水频率,池水多数靠循环过滤补充新水,甚至一个季度才对所有的水进行一次彻底更换。这些久不换水的泳池,水质情况如何呢?
公共游泳池如何维护水质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公共游泳池水质的维护定有一套建议性的标准,各地政府参照这套标准,再因地制宜制定出当地的标准。这套标准的主要目标是游泳后不会生病,至于池水对健康会不会有长远的不良影响,暂时还不在考虑之中。
根据这套标准,泳池的水必须清澈,酸碱度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数不能超标。因此,这些水可以不定期更换,而是循环处理后送回池中。池水先通过一个过滤系统,用以除去颗粒以及可用化学物质凝聚的污染物,然后用加酸或碱来调节酸碱度,使其为弱碱性(p H为7.2~7.8),最后再消除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消除池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是先用紫外线照射,消除会引起腹泻的原虫,然后再加入杀菌剂来消灭病原细菌。这个控制原虫和细菌的过程看来很完美,其实不然。因为游泳的人添加了许多有机物质到池水中,紫外线和杀菌剂与这些有机物质发生作用后,会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现在普遍使用的杀菌剂是氯和含氯或溴的化合物,这些含氯或溴的物质都是氧化剂,化学活性很高,它们与池水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衍生出许多的杀菌副产物,而杀菌副产物会受紫外线的活化而增多种类。
杀菌副产物的主要来源
游泳池水中的氯主要和三类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各种杀菌副产物。
第一类是附在人体表面的污物。这些污物主要来源于人们普遍使用的护肤品,它们在人跳进泳池一分钟之内就会扩散到池水中,消除它们需要消耗掉池水中大约30%的氯。因为这些污物的种类越来越多,相关的杀菌副产物也逐渐增多。进入泳池前的淋浴的确冲洗掉了体表的许多污物,但是研究发现,如果在室外游泳池周围活动一小时后,体表的肮脏程度又和淋浴前一样了。
第二类是汗水。汗水的多少与水温及运动量有关,普通游泳者产生的汗水不多,只会消耗掉5%~10%的氯;在专业运动员使用的泳池里,游泳选手的汗水可将这个数据提升到40%。
第三类是尿液。据估计,平均每个游泳者会有意或无意排出30~80毫升的尿液。普通游泳者流汗不多,他们排出的尿液可能会产生泳池中45%的杀菌副产物;游泳运动员流汗较多,他们的尿液大约与30%的杀菌副产物相关。由此可见,泳池中尿液消耗掉氯的数量是十分惊人的。
杀菌副产物对健康的影响
游泳池的水循环使用,除了蒸发损失必须补充外,并不定期更换,这些杀菌副产物在池水中的浓度逐渐增高,可能对游泳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游泳运动员长期在泳池训练,比普通人有更大概率吸入杀菌副产物。在对游泳运动员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在水中运动40分钟后,其呼出的气体及排出的小便中都有杀菌副产物的存在,可见它们是很容易进入血液中的。现在也已证实,泳池中的杀菌副产物与游泳运动员易患的包括气喘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关。除了游泳者,在泳池周边工作的人,包括救生员也长期暴露在杀菌副产物的影响下,同样需要注意杀菌副产物对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
游泳是非常好的运动,而且老少皆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杀菌副产物的存在而不去游泳。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杀菌副产物对健康的威胁有多大,但我们知道尿液和护肤产品是杀菌副产物的主要来源。公共游泳池的水很难做到及时定期更换,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泳池使用者更加爱护泳池卫生,如每次跳进池水前都先沐浴、不要在泳池中小便等。
等研究的结果更明确时,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改变杀菌的方式来避免有害杀菌副产物的产生。
(插画绘制/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