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湖南省新世纪青少年科普辅导团校园传播行动侧记

来源 : 2000 年 02 期 

用创新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湖南省新世纪青少年科普辅导团校园传播行动侧记

作者: 邓敏;文邦

当新世纪钟声敲响时,有人断言:在这个世纪,创新与革命,将是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抬头看看前人梦想的飞机、汽车与潜艇,人类已越来越认识到:只要我们为新而创,这个世界也会因创而新。

为了让科学的薪火代代相传,中国科学协会决定2000年在全国开展“大手拉小手,迎接新世纪——让我们创造未来”为主题的青少年科技传播活动。

3月25日,在湖南省科协的组织下,新世纪青少年科普辅导团校园传播活动,在长沙市第九中学拉开了序幕。参加这次传播行动的专家除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4位院士以外,还有来自国防科大、中南工大、湖大、湖南师大、湖南农大、长沙铁道学院、长沙电力学院的23位专家、教授。

上午10点,传播活动正式开始。在科学馆三楼的主会场,中南工大的陈赫教授,结合自身经历,给同学们做了《科学家成长经历》的报告并指出“天才是靠后天培养的”,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三楼分会场,长沙电力学院的张功耀教授则以精辟的分析,深入浅出地给同学们上了一堂题为“科学与迷信”的课。他说,只有本着客观公正、科学求实的精神,才能真正揭开大自然的谜底。

在五楼的大教室,工程院院士刘筠等5位专家与30位同学进行了一场“创新与未来”的座谈会。同学们畅所欲言,争相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和方案向专家们提出,请求指导。例如有人提出,要利用黑洞开发新能源;有人提出应建立“绿色银行”美化环境;或通过克隆,将人类具有聪明、勤奋的优秀基因遗传给后代;还有人设计了高空净化街、未来电子笔记本、同声翻译器、网球陪练器、人与动物的通话器、随身携带的房屋、预测天气的手表、互动电视、未来立体交通网等。众多奇思妙想让人叹为观止。

与此同时,劳技室里,刘宝琛等6位专家则在现场指导学生的发明创新实践活动。而在隔壁的一间教室里,何继善、朱宗亚等5位专家与同学们进行了关于“中学生怎样成长为科技人才”的座谈会。

11点30分,校园传播活动结束后,湖南省政府副省长、省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潘贵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科技普及工作,是实施科教兴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一项战略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还指出,省直各部门要积极参与这项工作,科技传播行动要经常化,并希望更多的科技人员参与到其中来。

我们相信,这次活动的意义将是深远的,将对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起到良好的作用。我们也将用创新的力量,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