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08 年 9,10 期
背囊里的秘密
作者: 肖雄
头戴单兵接收器,身着新式作战服……汶川大地震两天后,我军空降兵15名勇士全副武装,在四川省茂县海拔4999米的高空成功实施伞降。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志、无气象资料的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
在这七个昼夜里,为勇士们提供生命保障与供给的,就是他们随身携带的背囊——被称为伞兵“命脉”的单兵携行系统。这个小小的背囊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让伞兵们能在完全失去外界援助的情况下,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野外生存多天,并可应对各种复杂而危险的环境呢?
全副武装赴灾区
紧急集结令下达后,训练有素的空降兵官兵排成纵队,依次从战备库取下自己的单兵携行系统,拎起所需装备模块一边跑步前进,一边往身上披挂装备,只见伞兵将携行器具的腰带、肩带和收紧带调整合适,调整防毒面具,将小锹、水壶、弹匣等装入相应的袋内,伞兵刀佩挂在腰带上……闭合背带系统卡扣发出的清脆“咔嗒”声响成一片。
短短几分钟,官兵们便将携行的30多件装备披挂完毕,个个都已全副武装。
次日中午,15名勇士在茂县上空成功实施伞降,他们随身带着小型电台、全球定位系统,手持卫星电话、手枪等武器及少量食品等。在伞降茂县后的七个昼夜里,他们冒着多次余震的危险,风餐露宿,翻越了四座3 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几百千米,先后在几十个村庄侦察灾情,多次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为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的信息依据。
装备齐全又方便
对空降兵来说,单兵综合保障系统的好坏关系到士兵的生死存亡。目前,我军空降兵单兵装备物资已发展到3 0余种,分空降装备、战斗装备、防护装备和生存装备四大模块。
空降装备包括降落伞、伞兵头盔、伞兵靴、伞兵刀等;战斗装备包括单兵武器、单兵电台等;防护装备有防弹背心、救生衣、急救包等所需物资;生存装备分伞兵背囊、多功能睡具、单兵帐篷等野外生存用具。
根据执行任务的不同,分必带装备和选带装备,并将这些设备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肩、腰、腹、腿等多个部位,装备配挂在身上,还能够轻松自如地完成蹲下、起立、小跑、弹跳等动作。
为解决一些形状不规范、体积较大装备的携行问题,研究人员还研制了组合式战斗携行具,使诸如战场监视雷达、迫击炮座板等过去无法随身携行的装备,也能通过吊放等形式携行到战场,并增配了防弹背心、单兵净水器、防风镜等十多种新装备,使携行装备更趋完备。
完善功能保安全
伞兵随身携行着哪些神秘装备呢?
新型伞兵伞中,主伞与备份伞具成为一体化的背式结构,当主伞开伞不正常后,备份伞会自动打开,比以往的伞更具安全性,使伞兵可以携带更多的武器装备及生活用具;采用快速闭合式卡锁接口和可调式背带系统,有效解决武器装备的佩挂,使之在短时间内能解脱,空中防御能力大大增强;能进行空中吊放,减少着陆冲击力,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
打开空降勇士的随身行囊,一把多功能伞兵刀惹人注意。锋利的单面刃口不仅能快速割断降落伞伞绳,还能毫不费力地砍断直径5毫米以下的铁丝;刀背的锯齿能锯断飞机铝壳和电缆,刀柄顶端嵌入高灵敏度指北针,方便行军和判定方位。
从刀鞘背面取下一个仅钥匙扣大小的联络哨,哨子一响,伞兵们便迅速向哨音方向集结。刀鞘背面还镶有磨刀石,刀鞘下端装有螺丝刀、开瓶器和罐头刀等小工具。刀鞘挂带有金属扣环,能和伞兵携行具配套携带,也能很方便地从使用者身上将刀鞘取下或装上。
单兵携行具腰带上的军锹袋中,一把小锹不大起眼。这是一把小巧便携、坚硬耐磨的折叠式伞兵锹,三折叠后仅比巴掌大一点儿。伞兵们不仅可以用伞兵锹构筑工事,甚至还可以用伞兵锹煎鸟蛋、炒菜,吊挂多用水壶烧水做饭。
全新伞兵头盔具有防火、防水、防反光性能,头盔配上夜视仪、瞄准镜、单兵电脑等信息及视听装备,可以在黑暗中为士兵提供一个可视化战场;伞兵靴抗冲击力,耐磨、防滑性能好;新型伞兵电筒具有防雨及抗震动、抗冲击和变色功能。
伞兵睡具内层使用高保温材料;伞降官兵可随便取野外水源,通过一次性净水器过滤后,灌入多用水壶直接饮用。
这些装备在1 5名勇士伞降茂县后的7个昼夜中,为他们在野外生存和圆满完成灾情侦察任务,提供了生活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