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去伪科学的外衣——何祚庥院士访谈录

来源 : 1999 年 01 期 

剥去伪科学的外衣——何祚庥院士访谈录

作者: 阙永忠

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教授长期坚持与伪科学作斗争,成了某些“大师”的克星。日前,笔者就反对伪科学等问题专程采访了何教授。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伪科学为什么容易产生和流行?

何祚庥院士(以下简称何):伪科学频繁产生和流行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封建意识在人们头脑中的影响根深蒂固,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使人们上当受骗;第二,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许多不健康伪科学的东西大量涌入,占卜、看相之类的书刊地摊上很多,还有什么电脑算命等等;第三,少数领导干部起了反面宣传作用,有的居然聘请算命先生作顾问,某大学土木系还打算开设风水课;第四,一部分老同志退休后,为锻炼身体,练起各种“功夫”,有的可能收到一点效果(运动就健身),却片面夸大它的作用;第五,个别科学家出于保护新生事物,鼓励创新的良好愿望,在没有完全弄明白真相的情况下为伪科学的东西说了话。

记: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走上反对伪科学之路?

何:科学界本来不愿与江湖骗子打交道,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为了捍卫科学的尊严,破除愚昧、迷信,科学家有责任与伪科学作斗争。

“邱氏鼠药”内含国家严禁使用的剧毒物质氟乙酰胺,这种物质对生态环境有极大的破坏性,科学家撰文指出其危害时,邱某居然倒打一耙,把科学家告上法庭;气功大师严某,声称他能够意念移物,能在几千公里以外超距离发功,使物质的放射率发生明显改变;有的地方,学校从老师到学生天天练“气功”,认为练功能提高学习成绩,农民天天对着庄稼发功,认为那样可以提高产量;“神医”胡某声称可以包治百病……真是无奇不有,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混乱。

记:应该怎样与伪科学作斗争?

何:伪科学的东西,往往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有的还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行骗,因此,我们首先应该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思想上时刻保持警惕,遇事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当今社会,“眼见为实”这一成语就不一定成立。例如,采用多次曝光、电脑合成等手段就可以使一张照片和电视画面与它本来的面目完全不同,我们就不能仅根据照片或电视画面去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

“超人”张某说他有“意念使物体穿壁”的特异功能,并到处表演。后来,我们对他进行了一次测试,我请化学所的老师傅吹制了 5只难以仿制的试管,其式样的试管在外边买不到,里面放了5片药和有机玻璃等,瓶子是透明的,瓶口是密封的,瓶口切割后绝对不能复原。张某一看样品就傻眼了,只得认输。严某的超距离发功也是不可能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了许多定向传播技术,用来克服信号随距离减弱的限制,如用电线、波导管、光纤等,何况从广州到北京,地球有一定弧度,气功大师怎能使他的外气穿透地球呢?

何院士长期坚持打太极拳锻炼身体

所谓的特异功能,充其量就是一些魔术技巧,有些甚至是骗人的把戏,真正科学的东西,应该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并且实验是可以重复的。

最后,何老语重心长地说,少年儿童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一定要认真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社会各界,特别是从事科学普及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对少年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从小具备识破伪科学的技能和方法。

何院士作学术报告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