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钻桶》走向世界——杂坛童星唐彬彬小记

来源 : 1999 年 01 期 

由《钻桶》走向世界——杂坛童星唐彬彬小记

作者: 王文军

去年8月,在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远赴欧洲进行为期半年的访问演出中,12岁少年唐彬彬的《钻桶》深受异域人民的欢迎。人们依然像第一次观看他节目一样忘情地鼓掌、跺脚,并不停地喊他“彬彬·唐”。在这块土地上,唐彬彬获得了第六届比利时“希望之路”国际杂技大赛唯一金奖,同时还获少儿评委一等奖、新闻奖和布鲁塞尔皇家马戏特别奖。后又获得了由意大利、瑞典、挪威、西班牙等国家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世界天才儿童综合艺术选拔赛第二名,成为世界杂坛最小的天才儿童。

唐彬彬出身于长沙市郊的一个农民家庭,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省杂技团的资深教练高文成、吴忠杰老俩口发现并带在身边苦练杂技基本功。聪明伶俐的唐彬彬称高老师叫“姥姥”。

艰苦的训练同小孩一时的兴趣相比,毕竟是两回事。小家伙偷懒、耍滑头之类的事情在初练的日子中时有发生,为此,“姥姥”偶尔也会毫不客气地在他的小屁股上给上几个巴掌。杂技艺术靠的是真功夫、硬本事,而真功夫、硬本事的获得容不得半点虚假。几个月的苦练,悟性挺高的唐彬彬便练出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身体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变。根据他的特点,高老师专门编排了一个节目——《钻桶》。《钻桶》在动作上既要求力量又要有韧性。在外型包装上,高老师别出心裁地把他设计成“小和尚”,大大的眼睛、光光的头、亮亮的受戒点、滑稽的小僧衣,再配上“一休哥”的音乐,表演流畅,有如行云流水、出神入化,机智幽默、妙趣横生,一个融童趣乐与技巧美的节目诞生了。《钻桶》很快赢得了千万观众的喜爱。

当唐彬彬和他的《钻桶》开始在全国出名后,为了提高节目质量,高老师又琢磨借鉴体操中的托马斯全旋使整套节目难度和观赏性大为增强。

《钻桶》被广州军区杂技团的领导发现后,唐彬彬被特招入伍,精心培育他的“姥姥”高文成教练也一同从湖南省杂技团借调到战杂(后正式调入该团)。

1992年,彬彬进京参加建军65周年的演出,受到刘华清等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

1993年3月,在第六届比利时“希望之路”国际杂技节大赛上,唐彬彬凭他扎实的功底一路闯入决赛,并以280分的绝对优势(银奖263分)一举捧走大赛唯一金奖。从此,“小和尚”在红色圆桶上的倒钻、顺钻、单手顶、倒错位、后手翻、托马斯全旋、希里垮等高、飘、新、奇、美的动作留给欧洲乃至世界人民非常难忘的印象。小演员凭自己的实力终于让世界记住了自己的名字。

1993年国庆晚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兴奋地观看了唐彬彬的《钻桶》,演出结束后,江爷爷还高兴地问他是哪里人?有多大岁数?最后还高兴地把他拉在面前一起合影留念,这让当年只有7岁的小彬彬心情无比激动,他决心加倍努力,争取拿更多金牌,为国争光。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