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01 年 05 期
野象谷奇观
作者: 沙平
在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境内有一个野象谷,谷长约15千米,面积5000余公顷,因有300多头亚洲野生象栖息于此而得名。野象之所以在此安家落户、常驻不迁,是因为这里拥有野象生存最理想的环境、气候和食物。这里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热带雨林之一,到处都是树枝交臂、绿荫覆盖、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有4000多种高等植物生长,野象爱吃的绿叶、青草、翠竹、野芭蕉漫山遍野,气候湿润,水源丰富。为了满足野象群的独特需要,管理人员每年将1000多公斤食盐定期撒在群象常去饮水、擦痒、磨牙的河沟边,野象嗅到盐香,即刻用鼻子将盐连土卷入口中作为一顿美味。西双版纳州政府还制定了法规、政策保护野象群:若有偷猎野象者则严惩不贷。前些年有极少数人不顾禁令偷猎了野象,立即就受到法律严惩、报纸曝光,此后就再没人敢以身试法了。当地政府还明确规定保护区内不准村寨迁入,不得在林中燃火和乱砍林木,长期封山禁猎并封存了全部猎枪。所以,野象谷真正成为了野象最理想的乐园。常年栖息在这里的象群不但没有远迁,连邻近森林的野象都常来光顾这片乐土,黑熊、野牛、长臂猿、马鹿等120多种野生动物也安然无恙地栖息于此,与大象同享康乐。
野象谷是西双版纳最有魅力的景点之一。近年来,已有数百名国内外专家、教授来此探奇,研究野象的特性和护象措施,揭示野象生活之谜。普通的旅游者更是怀着强烈的好奇不断地向这里涌来。这里设有“野游饭店”,游客可以饱尝野味佳肴;设有“树上旅馆”,游人可以住在这里静待观象;还有些大胆的游人自备帐篷在此野营、露宿,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危险。因为象非猛兽,其性温顺,只要人不对它构成威胁,它是决不会首先对人发起进攻的。所以,在野象谷尽管人和象经常遭遇,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不幸事件,这里呈现的是一片祥和的“人象和睦”景象。
深入野象谷中,人们行走在游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满眼是无边的绿色,鸟鸣声声,婉转动听,让人感到说不出的惬意,世事的烦恼早被荡尽,回归大自然的喜悦油然而生。当游客正自得其乐时,会看到古树上的警示牌:“注意,野象通道,小心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山坡林间有一小道通向林间小溪,一个个圆而巨大的脚印深陷在溪边沙滩上,这无疑是野象经常来溪中饮水、嬉戏,天长日久践踏而成的一条“象道”。继续沿游道前行,还会看到许多牌子,有的介绍大象的生活习性,有的警告此处是象群经过处,有的教你若遇到象群如何化险为夷等,真是未见其形,先睹其迹,让人浮想联翩,平添了几许神秘、紧张的气氛……
在野象谷,也并非随时随地都能看得到野象。也算是造化吧!笔者在野象谷盘桓两日,终于如愿以偿地看到了象群。一天上午10时许,我们在游览中,忽然发现谷底三岔河中一群象正在饮水,只见它们把长长的鼻子伸到水中,芭蕉叶般巨大的耳朵不停地摇动着。饮足了水后,几头野象便相互喷洒戏闹起来。两头小象如调皮的孩子在河水中翻滚,相互打闹,顿时,水浪飞溅,几头大象被漫天飞散的水珠笼罩。约半个多小时后,闹够玩足了的野象便抖了抖身上的水珠,缓缓爬上岸来,在一个小山头上一边晒太阳,一边悠闲地吃起竹叶、野芭蕉来。还有一天傍晚,暮色苍茫,朦胧中的原始森林逐渐从黛绿变为墨黑,林涛声声,犹如千军万马的呼吼,气势雄浑。有野鸟“咕咕”叫于山巅,此起彼伏……突然,附近树林中有枝叶掀动的声音传来,我们从“树上旅馆”里看去,只见从森林中走来了一群灰色的大象,大耳朵扑扇着,边走边用长鼻呼呼卷起地上的泥土抛洒在自己的脊背上,悠闲漫步至水塘边,相互依偎着饮水,玩耍,时而上岸擦痒、磨牙,时而仰头发出阵阵高昂的叫声,声若惊雷,威震林海。大约一个小时后,野象群才卷着草叶回到密林中去。
位于热带雨林腹地的野象谷,深处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本来就神秘莫测,又有300多头性情温和、憨态可掬的野象频繁出没,这怎能不令人神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