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的“黑旋风”导弹

来源 : 1996 年 02 期 

现代战争中的“黑旋风”导弹

作者: 苏建明(江西)

导弹,在军事上称为战略导弹,分进攻性和防御性两大类。而通常所指的战略导弹,仅是进攻性战略导弹的简称,防御性战略导弹一般是指拦截战略导弹的导弹。其实,进攻性战略导弹中的远射程导弹才真正算是战略导弹,它的射程一般超过一千公里,核弹头当量一般在十万吨级以上(即大于十万吨TNT炸药的爆炸威力);而射程在一千公里内、核弹头当量在万吨级以下的近射程导弹和采用常规弹头用于直接支援部队进行战斗的导弹,则称之为战术导弹。

战略导弹有很多种类型,这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的:按其飞行轨迹可分为弹道式和巡航式两大类;按其发射点及所对目标位置的相对关系分为地-地、地-空、潜-地等类型;按其发动机采用的不同推进剂还可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类;按其结构不同又分为单级和多级导弹;按其射程再分为中程(1000~2400公里)、中远程(2400~6400公里)和远程(6400公里以上,即洲际导弹)三种。但由于各国对导弹类型等的划分标准不尽相同,中程、中远程和远程导弹之间,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之间并没有非常严格的界限。

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部署的导弹,大多是弹道式导弹。尽管它们样别不同,结构却大同小异,一般都包括火箭发动机、制导系统、弹头和弹体等部分。火箭发动机是导弹飞行所必需的动力装置。采用液体推进剂的叫作液体火箭发动机,它所载导弹的推力和投掷重量都较大,但结构较为复杂,机动性差,成本和维护费用也很高;采用固体推进剂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重量轻、体积小,同时反应较快、机动性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美中不足的是推力和投掷量小。制导系统是控制导弹准确命中目标的装置,有惯性制导和星光惯性制导两种。惯性制导是基于惯性原理,由陀螺仪、加速度表、计算机等组成,具有不受干扰、不受气候影响、能独立工作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误差较大的弊端。星光惯性制导是把星光跟踪器安装在惯性制导系统的陀螺稳定平台上,通过观测宇宙空间的星光来确定导弹运动的位置和方向,用于修正惯性制导的误差。它虽然在惯性制导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度高等优点,但体积大、成本高,重量、结构方面也是仍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弹头的主要作用是摧毁目标,它由防热层、壳体、突防装置、保险装置、引爆控制系统、核装药及稳定系统组成。弹体把弹头、制导系统和火箭发动机连接成一个理想的整体,它必须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还必须便于在维护和发射时进行支撑和吊挂。

那么,发射出去的导弹怎样才能命中目标呢?由于导弹的类型和用途不同,对其制导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一是有线制导。它是利用有线电指令方法,由射手通过瞄准镜看到的目标和所发导弹的偏差,手工板动控制盒上的手柄,经控制盒内的电路转换出相应的指令信号,由导弹尾部拖着的导线传送到导弹上,该信号被舵机组接受后,方可纠正飞行偏差。这种方法虽不易受电子干扰,然而命中率较低,将逐渐被淘汰。二是红外制导。科学家根据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辐射红外线,并且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能量越大的原理,在导弹的头部安装一种能自动寻找红外线的探测器,红外源能自动引导导弹向自己追来。这便是红外制导中典型的红外寻的制导,它们根据飞机、坦克等运行时由于发动机高温而产生的大量红外线,进行有效摧毁。三是惯性制导。在导弹上安装一种根据惯性原理而设计制作的加速度计,在导弹发射后,便能测量导弹飞行的加速度。并随时输送到计算装置,算出导弹的实际位置与预设位置进行比较,即可得出偏差,迅速地自动修正。四是电视制导。根据电视摄像与转播原理,在导弹的前端安装电视摄像管,把目标及其周围背景的图像发送到射手观察电视屏中,射手便清楚地根据情况发出相应指令。五是无线电波束制导。由于它是靠雷达天线的定向辐射形成的波束制导,这种制导方法也称雷达制导。雷达发现目标后通过发射装置发射的导弹,射手可利用雷达波束操纵其飞行,使雷达、导弹、目标三者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接近目标。

对于导弹的进攻,是否只能被动挨打呢?反导系统给了我们答案。反导系统是反弹道武器系统的简称,由预警系统、目标识别系统、拦截器引导或瞄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通讯系统和拦截器等组成。预警系统主要由雷达和预警卫星参与,发现来袭导弹后,能迅速判断它的发射点、命中点、命中时间、飞行弹道及攻击规模等。目标识别系统对预警初步情况,由雷达和光学探测器等进行真假识别。拦截器数据处理后的各种指令,在精确的导引或瞄准系统的配合下,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拦截的手段从理论上讲可以用导弹,也可以用强激光或高能、强流荷电粒子束、固体微粒等。近年,由于激光技术、电子技术等高速发展,导弹有了一种新型劲敌——定向束能武器。这种反导弹武器基本上分为激光粒子束武器和带电粒子束武器两大类,每大类又各有不同的类型。比如高能激光器就有二氧化碳气动激光器、二氧化碳放电激光器、一氧化碳放电激光器、氟化氘化学激光器、氟化氪激光器等。它们能射出强烈的狭窄光束,靠其热能烧毁来袭导弹。带电粒子束武器是利用加速器把聚束氢质子加速到接近光束,射向1800-3700公里高空的导弹,使其弹体失灵。由于这两类定向束能武器分别存在着受天气限制、磁场影响的问题,未来的激光式武器可能会向航天平台发展,从卫星上发射中性氢原子束也可能成为带电粒子束武器的发展途径。

看来,要想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杀伤效果,还必须动点脑筋。比如施放金属箔条或进行电子干扰等迷惑对方雷达,施放假弹头作诱饵以假乱真等。但这些手段容易被识破,有些导弹就不得不考虑多安装几枚弹头,这就是所谓的多弹头导弹,它们可分为集束式、分导式和机动式三种。通常,这些小弹头称为子弹头,安装子弹头的部分称为弹头母仓。集束式导弹达到预定高度和速度时,母仓通过释放机构连同诱饵同时撒出。虽然它们的威力比单弹头大,但命中精度差,且不能撒得很开,如果遇上一枚反导弹弹头,就会同时被摧毁,因此还必须解决分散问题。这样分导式导弹出现了。它的特点为母仓装有一台主发动机和多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在适当的位置可逐个也可同时投放子弹头,释放的子弹头可以分别攻击不同的目标或沿不同弹道攻击同一目标。但这些子弹头按惯性飞向目标,缺少自己的推进和控制系统,这种多弹头导弹仍待改进,使每个子弹头上都装有推进和控制系统,能改变弹道作机动飞行,并能利用自身的装置自动瞄准和命中目标。

战略导弹是每个所有国的军事机密。保密工作做得好,自己的先进技术不外泄,这样才能保持领先、免遭破坏,也使对方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对付措施。同时,为了非所攻目标的安全,有的导弹装有自毁装置。比如防空导弹,通常装有自毁装置。当它飞出一定距离后,仍未击中目标,自毁装置就会使导弹在空中自动爆炸。

战略导弹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需要人们更深入地革新。有人提出,将来的导弹如果能发展到智能思维模式,将给残酷的战争带来福音。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