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王国的“小勇士”——访中国2000年机器人灭火比赛中学组冠军队

来源 : 2000 年 06 期 

电脑王国的“小勇士”——访中国2000年机器人灭火比赛中学组冠军队

作者: 夏凌云

朱勤斯(左)和傅正佳露出胜利后的微笑

说是冠军队队员,其实就是两个不大的男孩——朱勤斯和傅正佳。朱勤斯念高三,傅正佳上高二。他们组成的上海卢湾区代表队,在不久前于湖南长沙结束的中国2000年机器人学大会的机器人灭火比赛里以10秒的优异成绩荣获第一名,捧回了冠军的奖杯。

朱勤斯和傅正佳看上去都很腼腆,总爱低着头,只有偶尔在谈到自己制作的灭火机器人以及对电脑的热爱时,那种神情才让人感觉到他们身上闪现出的科学灵光。

他们拿出了自己制作的灭火机器人模型,然而这个模型似乎有点“貌不惊人”,圆圆的黄色外壳上边是一台粉红色的小风扇,套在中间的一圈碰撞环上装有3个探测器,中间1个用来接收探测信息,两边各有1个用于发射探测信号。探测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红外线探测器,能让机器人“聪明”地“躲避”障碍物;另一种是火焰探测器,机器人用它感应光源来“寻找”目标。机器人怎样具体控制其行为呢?揭开它的底盖,原来“秘密”尽在其中。一块巴掌大小的主机板芯片就像人的大脑,能具体操纵机器人的所有动作。机器人进行灭火比赛时,先把各代表队制作的机器人放在一个迷宫的进口处,再在出口处放置一只燃烧的蜡烛,机器人一路“跌跌撞撞”,选择走出迷宫的“捷径”,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火源,然后利用“头”上不停转动的小风扇把火熄灭,竞赛规则是以在最短时间熄灭蜡烛者为胜。

朱勤斯告诉我们,其实各代表队制作的灭火机器人原型都是统一到电子公司购买的,因此,性能和型号都一致,如果想要在比赛中鹤立鸡群就得自己动手设计并输入程序,进行性能改装。代表队一般的改装大多在探测器上动脑筋,增加探测器数量以增加灵敏度,可是系统越复杂也意味着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越大;可要是把系统设计得过于简单了,失败机率虽然会变小但成绩却难以提高这种矛盾真是让每个代表队都伤透了脑筋。朱勤斯、傅正佳却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坚持着无数次的改装试验和无数次的观察钻研。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探索,后来他们终于独树一帜地想到给机器人增加1节电池,加大了电压,机器人的运行速度自然会提高。尽管这将会导致机器人运行时惯性的增加,甚至可能会撞坏机器,“但是,我们仔细考虑过,加大电压的成功概率有50% ,为了这50%的成功,想赢就得拼拼啰!”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终于让他们在科学领域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成功不是容易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主力队员朱勤斯开始接触机器人改装的时间是在今年暑假,可涉足电脑领域在他小学时就开始了。性格内向的他从小就不像同龄人一样爱“大闹天宫”,他只喜欢静静地摆弄电脑,进行电脑编程、网页制作与动态网页管理,哪怕是玩电脑游戏他都充满兴趣。他经常参加上海卢湾区青少年科技指导站的科技活动,他敏锐的思维,敢于创新的理念被“慧眼识英才”的科技站老师发现,由此他有了更多机会免费参加更多的科技培训班,为他今天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的爱好及发明并未影响他们平日的学习生活,因为他俩的成绩在学校里一贯名列前茅。正读高三的朱勤斯还向我透露了他明年要考上清华大学的理想呢!他说:“到时候我希望能代表清华大学参加大学组的比赛,再夺1枚金牌!”

一路走过,朱勤斯和傅正佳就像电脑王国里的“小勇士”,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年轻的他们在塑造自己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理想世界,他们呼唤有更多的青少年加入他们的同盟军,共同创造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比赛前的最后一次“练兵”,好紧张喔

朱勤斯、傅正佳和他们的指导老师(中)。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