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01 年 11 期
航天急先锋:狗
作者: 刘明
谁能充当载人航天的“开路先锋”?
“狗与我们的生活更接近,我们对狗的生理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它们对人忠诚不渝,善解人意,是人类的兄弟。”从事宇宙研究的科学家的一席话,就使狗成为了太空航行“试飞员”。
挑选“试飞”狗的任务交给了前苏联航天医学研究所。航天医学研究所挑选的标准非常严格:除了身体健康无疾病外,每只狗的体重不能超过6千克(当时火箭载重有限),身高不能超过35厘米。
当时负责饲养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试飞”狗的是一位名叫舒拉的妇女。舒拉每次下班回家,身后总是跟着3 ~ 4名“预备宇航员”。它们跟舒拉回家,和她的孩子们一起睡在高板床上。这些狗还经常穿着“宇航服”到处跑动。这让当时不知情的人大惑不解:这些狗是干什么的?
专家们根据不同狗的不同特点,把它们分成了3个训练试验组。进入正规训练后,每天都要测量狗的呼吸、心跳和体温,还要对它们进行宇宙射线的照射和乘飞机进行高空飞行的训练,目的是让这些动物逐渐适应飞行环境。除此之外,还要训练它们习惯于穿上适合在太空生活的外衣,居住在狭窄的空间里并用特殊的盘子进餐。这些狗还要慢慢习惯于振动环境的影响,因为火箭在起飞时的振动是非常大的。
1951年7月22日,在人类通向太空的历程中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P-1火箭在卡普斯京亚尔火箭发射场升空,这次火箭里面载着两位特殊的乘员——小狗茨冈和捷济克。所有参加航天工作的人都明白这次发射对将来的载人航天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按实验计划,P-1火箭携带小狗升入高空,然后通过回收舱将小狗带回地面。P-1火箭的回收舱配备有减速装置和降落伞系统。火箭飞到顶点后下落,回收舱先以自由落体状态下降几分钟,然后减速装置启动,回收舱开始减速,最后打开降落伞,回收舱在地面软着陆。
试验中,P-1火箭成功地上升到了87.7千米的高度后,工作舱与之脱离,靠着降落伞下降。着陆后,人们打开舱盖,茨冈和捷济克还好好活着。当工作人员从它们身上卸下所有装备后,两只小狗飞跑着,嬉戏着。不用检查即可断定:它们未受损伤。茨冈和捷济克这次太空之旅创下了动物进入太空的纪录。此前,尽管美国也用控空火箭将猴子送到了高空,但高度远不如P-1火箭的这次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