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10 年 9,10 期
秋阴不散为何霜飞晚
作者: 水色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释义】
竹林中了然无尘,栏杆外溪水清清,尽管城关叠叠,相隔阻重深,也阻挡不了我对崔家兄弟的思念。秋天的云总是散不开,比常年晚来的霜风更是凄冷,池中荷花早已败去,只剩下了几片残叶,秋雨打在上面,滴滴答答的声音伴我到天明。
【科学来解密】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句很多人以为是指傍晚霜雪飞舞的样子,可是仔细一推敲,却不成立,因为秋霜多形成于凌晨温度较低的时候,傍晚应该是不会出现霜的。那这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句话包含着一个科学常识。
“秋阴”指的是秋天的多云天气,当夜间云层愈厚时,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因此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当秋季这种多云的夜晚较多并持续时,就不易形成霜冻,导致霜冻的时间来得偏晚。而这种连续的阴天还会带来另外一种结果,那就是诗人后一句的“听雨声”。地面温度高,高空气温低很容易产生对流,而厚厚的云层中叶蕴藏着不少水汽,这样就自然会能听到雨打残荷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