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蜃楼”的由来

来源 : 1997 年 01 期 

“海南蜃楼”的由来

作者: 咏真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经常读到文人骚客们对“海市蜃楼”美景的动人描写;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听到有人看见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的消息。

1996年秋,一支台胞组成的旅游团在登临南岳衡山时,曾看到天空中呈现出一座南岳大庙,好像山下的大庙移到了半空。山东蓬莱岛蓬莱角海面上,时常浮现出高楼大厦、亭台楼角等城市景观。

很久以前,一支骆驼商队在赤热的沙漠中前行时,忽然看见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一个湖,湖两岸高耸着宫殿和寺院,还有繁茂的棕树,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于是他们加快了步伐,朝湖泊急速前进,想痛饮一顿。但是,他们越过一个又一个沙丘,直到夕阳西下,那碧绿的湖仍旧那样遥远,最后忽然不见了。

位于北美西南地区沙漠里的亚利桑那州的科齐斯,有个数十里长的湖。冬季,湖中水波荡漾,夏季,湖床干涸。而有一年夏天,一个飞行员驾驶一架水上飞机来到这里时,却看到下面波光粼粼。于是决定把水上飞机降在湖上,就在他降落时,幻景突然消失,结果,飞机撞毁在湖床上,驾驶员也因而丧命。

上述大气中出现的这些幻景,在沙漠、海面、极地常有所见。在古代,人们不明白发生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误以为是沙漠中的“神”和海洋里的“怪”在作祟。其实这种“海市蜃楼”的幻景是可以用科学道理解释的,它是大气中光的特殊折射和反射现象。

如图所示,当观察者的眼睛在O点,远方有几棵大树生长在比较湿润的沙漠绿洲中,这时贴近地面的空气由于太阳的猛烈照射,温度上升较快,空气密度变小,而上层的空气仍然较冷,空气密度大。这样,由远方树木上下各点所射来的光线,因为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和全反射现象,人所看到的便成了倒立的虚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下现蜃楼”。

同样,在冷海面或极地冰雪覆盖的地区,由于底层空气密度很大,而上层空气密度很小,与下现蜃楼时的空气密度分布正好相反,这种下密上疏的空气,就使物体投射的光线经过它时产生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在远处的空气中出现正立的虚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上现蜃楼”景象。

有时,空气密度分布比较复杂,因而看到的是复杂的海市蜃楼现象,常常是正的、倒的、放大的、缩小的、变形的景象混杂在一起。

上现蜃楼

下现蜃楼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