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17 年 12 期
在数学世界里书写传奇
作者: 黄冰滢
在被告知获得菲尔兹奖时,玛丽亚姆·米尔扎哈尼还以为自己的电子邮箱被黑客攻击了。曾经梦想当作家的她也许没有想到自己会变成全世界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她常常在脑海里想象双面曲线的律动和问题之间的联系,不断地创造数学界的新“角色”,其实这何尝不是在数学世界中编写故事呢?
第一次欣赏到数学的美
玛丽亚姆·米尔扎哈尼1977年在伊朗出生。小时候她在看了居里夫人和海伦·凯勒等女性的电视传记和一本关于凡·高的小说《渴望生活》后,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些伟大的事情。
小学毕业后,她通过了升学测试,顺利地进入了德黑兰的法扎伊根中学上学。在新学校的第一周,她认识了新朋友贝赫什提,她们经常一起在拥挤的街道中寻找书店,购买了许多文学著作。阅读小说是她最爱的消遣,她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但米尔扎哈尼的哥哥在无意中把她引上了数学的道路。她的哥哥常在放学后把学过的知识讲述给她听,米尔扎哈尼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国数学家高斯很快就解决了“1+2+3+……+100”求和的故事。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欣赏到数学解法的美妙之处。
第一个拿奥数金牌的女中学生
可是数学一开始并不“欣赏”米尔扎哈尼,高一时她数学差到老师让她放弃研究数学。在意他人看法的米尔扎哈尼一下子对数学失去了信心。好在很快她就遇到了好老师,天赋渐渐显露出来的她成了学校的“明星”。米尔扎哈尼开始和贝赫什提讨论奥数竞赛的问题,抱着测试能力的想法,她们找到了校长,想要报名参加比赛。
当时伊朗人普遍认为数学是男孩子的专属科目,但学校的女校长没有因伊朗国际奥数竞赛队从未派出过一个女孩参赛而劝她放弃。女校长对米尔扎哈尼说:“尽管你是第一个,但我相信你能做到。”这成为了她生命的重要转折点。米尔扎哈尼备受鼓舞,17岁的她成功拿下伊朗首枚国际奥数竞赛的金牌,第二年又以满分获得第二枚金牌。她突然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于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数学。多年后的她说,数学之美只会展现给更有耐心的追求者。
抽象的问题化解在图像中
1999年在谢里夫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后,米尔扎哈尼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继续学习。她师从麦克马伦,这位名师广泛的兴趣和深刻的见解对米尔扎哈尼影响很大。在一次老师组织的研讨会后,她立刻就迷上了双曲几何。自那之后,她经常去麦克马伦的办公室愉快地描述自己构思的几何图景。
米尔扎哈尼喜欢在图像中思考数学,她常常趴在巨大的白纸上绘制图像尝试解决众多数学难题。抽象的数学问题在纸上化成了一条条跳跃的曲线,米尔扎哈尼则在这些优美的曲线中穿梭着寻找答案。
2014年,米尔扎哈尼成为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首位女性得主以及首位伊朗籍得主,评委会之所以决定把奖项颁给她,是为了表彰她在黎曼曲面及模空间的动态性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插画绘制/蔡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