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996 年 03 期
“一心二用”的文艺大师
作者: 天赐(湖南)
科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古希腊人对科学和艺术没有严格的界限,那时的杰出人物差不多都是精通科学与艺术的“通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艺术繁荣,科学和艺术间的裂痕已经逐渐弥合,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一鳞半爪地认识世界,而是把自然界作为整体进行综合探索。
因此,一位真正的文学艺术家,如果认真关注、研究自然科学的现状以及发展,那么他就能在科学与艺术上达到高度和谐与统一,互相借鉴,相得益彰,就能创造出真正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
达·芬奇——杰出的工程师
有人说,达·芬奇一人集中了 10个人的大脑;也有人说,他不仅是他那个时代的绘画艺术的巨擘,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上绘画艺术和其他各门科学的大纛(dao,亦读du)。他在许多科学领域中都有创新,而且领先于他同时代的专业同行们。
1499年,达·芬奇前往威尼斯。当时,威尼斯和土耳其正在打仗。在这段时期,他设计了机枪、坦克、潜艇以及类似现代潜水员穿的潜水服。另外还设计了炸弹、活动桥梁和装甲车。但是,他的设计没有一样付诸实施,原因不在于设计有什么问题,而是在当时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制造这些新式武器的成本过高。后来,他研究鸟的飞行现象,仔细观察它们怎样起飞、展翅、翱翔,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雏型的滑角机、降落伞和直升飞机……
达·芬奇被看作是在他逝世几百年以后,席卷欧洲的工业技术革命的先锋。他创造发明的东西有:活络扳手、千斤顶、车床、绞车、蒸气活塞和变速器。此外,还有剪子、辘轳、弹簧、滚柱轴承,测量速度、距离、气候的各种仪器等等。达·芬奇对内燃机、风动机、室内空调器都作过详细的描述。
达·芬奇在自然科学上的造诣也并不亚于他在技术领域中的卓越成就。他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可与哥白尼媲美;他还从事过物理和数学方面的研究,在这两个领域,又可以与发现运动频率和地球引力的伽利略和牛顿并驾齐驱;他研究过生物学和遗传学,在探索生命进化理论方面,他可与达尔文相提并论。除上述学科外,达·芬奇还涉猎过水力学、光学、声学、解剖学等学科,并且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遗憾的是,达·芬奇并没有著书立说,他的所有的理论、发明、设计都记录在长达7000页的笔记簿中。
歌德——伟大的科学家
歌德是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对自然科学造诣也颇深,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就。歌德所处的时代,正是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的时代。“我们必须把科学当作艺术,然后我们才能从科学中得到完全的认识。”基于上述见解,歌德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
歌德曾经花费一生之中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颜色学,最终写成一部《颜色学》巨著,.他把这本书和《浮士德》等价齐观。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可是歌德对此毫不后悔:“尽管我在这门学问上已花了半生功夫,要不然,我或许可以多写五六部悲剧。”
1784年,歌德在进行骨骼学的研究时,发现了人的颌间骨——一块与上腭骨长在一起的极不易发现的骨头。这在当时是一个新发现。当时许多学者认为只有动物才有颌间骨,而人没有。歌德的发现,否定了这种看法,证明了人与动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歌德还通过研究棕榈树,提出了“植物变态学”的新学说,震惊了自然科学界。接着,他从各个角度去体察、研究、推理、总结,最后得出结论:“一个统一的一种类,借助于变异,逐渐获得了最高程度的发展。”就这样,歌德比达尔文早70年提出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雏形,所以他被恩格斯誉为“预示后来的进化的天才猜测者”,表明了歌德这些思想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除了对颜色学、光学、生物学、骨骼学的研究外,歌德还曾先后研究过建筑学、矿物学、地质学、解剖学、水利学、声学等等。还在他20岁以前,歌德就悉心钻研瑞士著名医生、自然科学家帕拉塞尔苏斯的著作以及韦林的《魔法与犹太神秘哲学和接神论大全》,并亲自进行炼丹的试验,引发了他对自然变化以及科学研究的兴趣。歌德60岁时,给自己拟定的工作计划中还有这样的项目:“借助于望远镜和月面学,研究一下月球结构。”他晚年时常深夜打开窗户,在天空寻找猎户星座,计算着什么时候火星接近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