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辐射巧治虫

来源 : 1998 年 02 期 

高科技:辐射巧治虫

作者: 方琳成

农作物病虫害一直是人类的大敌,全世界每年因此损失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50%以上,经济作物受损情况更是难以数计。千百年来,人们防治病虫害的手段不断更新。农药防治在一段时间内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灭虫方法。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单靠化学杀虫弊多利少,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其他的治虫途径。

20世纪50年代初,科学家研究发现射线辐照可引起昆虫不育。具体做法是,用X光等照射雄害虫,使其不能产生精子,再与雌虫交配,产生不能孵化的卵;或用X光等照射雌害虫,使之不能正常排卵。经照射后的害虫即使受精,其受精卵也不能正常发育。这一技术在实践中被称为昆虫辐射不育技术。新大陆螺旋蝇在牲畜等热血动物的伤口取食组织液,导致牲畜染病死亡,给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失。美国因此每年损失1亿美元。在昆虫学家尼普林的倡导下,运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在库拉可岛释放大批量辐射不育螺旋蝇,历时7周,该岛的螺旋蝇被根除。这是人类第一次在自然界灭绝一个害虫种群。随后,人们开展了利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多种重要害虫的试验和应用项目。地中海果蝇是另一类严重危害水果和瓜类作物的检疫性害虫,几次侵入美国加州,均被喷施毒饵诱杀后再释放辐射不育蝇所消灭。1979年7月,在墨西哥南部,政府组织释放大量辐射不育地中海果蝇,1982年就宣布全境为无地中海果蝇区。瓜实蝇于70年代遍布日本的冲绳群岛和鹿儿群岛,危害瓜类作物,日本政府下决心消灭它,选择的方法也是昆虫辐射不育技术。1994年10月,日本即宣布瓜实蝇在全境被根除。

利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害虫包括工厂化人工大量饲养害虫、对饲养虫进行辐照处理使之不育以及释放等几个主要步骤。目前,规模最大的养虫工厂为墨西哥南部的周产5亿头螺旋蝇工厂和周产6亿头地中海果蝇的工厂。它们大都采用铯源或钴源辐照处理饲养虫。辐照虫一般通过飞机释放出去。

我国从60年代初期即开展了利用这项技术防治害虫的研究,至今研究的害虫已达20余种,对农作物的丰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