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诞生记

来源 : 1997 年 01 期 

电话诞生记

作者: 耘智辑

当您想和远方的亲人、朋友讲话时,您只要轻轻地按几下键,便可以如愿以偿。至今,电话是最快捷、方便的通讯方式。在使用它时,您可别忘了它的发明者贝尔。

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电报后,人们对电的奇妙作用产生了极强烈的印象,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对人类发声进行研究的贝尔对电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他在实验中偶然发现,当电路接通或断开时,螺旋线圈就会发出轻微的噪声。于是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出现了:空气使薄膜振动而能发出声音,那么,如果用电使薄膜振动,人的声音不就可以凭借电流传送出去吗?

然而贝尔当时对电学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怎样着手研究呢?贝尔想来想去,觉得应先去向专家请教。于是,贝尔千里迢迢赶到华盛顿,向素不相识、久负盛名的老科学家瑟夫·亨利请教。年过七旬的亨利认真听了这位胸怀大志的年轻人的设想之后,回答说:“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理想,想法很好,应该干下去,我认为一定能够实现。……首先,你必须认真钻研有关电学方面的知识和资料,尽最大可能地吸取别人的经验。”

亨利的鼓励坚定了贝尔的信心。十八岁的技师沃特森对这项研究也很感兴趣,贝尔如虎添翼,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火一般的热情向认定了的目标奋斗。

三年过去了,他们虽然制作了不少机器的模型,但研究没有取得进展。

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失败而退却。沃特森跟贝尔一起也开始自学电的知识,通过对模型反复的改造,终于制做出一个从外观看来跟今天 电话模样差不多的东西。

这个新制仪器被安放在两间房里,中间用电线连接。在一端的仪器前讲话,声音通过金属振动板振动线圈而产生电流,电流沿电线传送到另一端仪器的线圈上,线圈产生磁力吸动振动板,振动板振动空气发出声音。

“沃特森,你听到我的声音了吗? ”贝尔每天不知要对着仪器喊多少遍,可仪器还是不“听话”。他和沃特森不断地改进仪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

1875年6月的夏季,坐在实验室的贝尔突然听见了放在桌上的模型里传来“咯啦”“咯啦”微弱不清的声音,贝尔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跑进助手的房问:“您在干什么?不要再动这些机器了。”

“我在修理机器!”

“我在那个房间里听见了机器的响声。”

“是吗?! ”

两人的奋斗终于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无论怎样喊叫,仪器里的声音还是始终听不清。

他们在金属振动板上找到了原因。两个人废寝忘食地一点一点试着磨金属板,声音逐渐清晰起来。

1876年2月24日早晨,还在睡眠中的沃特森突然从仪器中听到了贝尔的呼叫声:

“沃特森,快来呀,快!”

沃特森大步跑到贝尔的房间里。原来,当贝尔把一部分设备浸置到硫酸里时,硫酸意外地溅到了他的腿上,他疼痛难忍,便大声呼叫沃特森,这声音不是通过墙壁和过道传过去的,是真正通过电线传到了沃特森的接收器里。这是有史以来通过电话机传送的第一句人类语言。

后来爱迪生改进了送话器的装置,用炭粒代替炭棒,杂音大大减少,效能极大提高,而且结构既简单又美观,此后,贝尔和沃特森又在不断努力中,解决了长距离传送的技术问题。

电话发展到今天,已走过了 120多年的风雨历程,随着电话程控交换机、光纤维电缆等高科技产品出现到利用卫星作中转站,电话经历了一场新的革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普及。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