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彩色农产品

来源 : 2003 年 04 期 

我国的彩色农产品

作者: 张琳

提起“白玉米”“黄玉米”,说到“黑芝麻”“白芝麻”,你可能知道一点,但说起彩色的小麦、棉花、蚕茧……你可能闻所未闻,说不定还会吃惊得张大了嘴呢!

彩色小麦

在河南省南阳市一块万余亩的农田里,长出了五颜六色的小麦:黑色、紫色、绿色、蓝色、咖啡色……十分好看。给小麦穿上“彩衣”,这可是我国的“创举”,尤其是新培育出来的绿色小麦,在全球都极为罕见。

据专家介绍,小麦之所以能出现多种色彩,是采用了 “化学诱变” “物理引变”和“远缘杂交”等育种方法,让麦粒中的微量元素发生变化,从而使麦粒的颜色也发生变化。例如,碘元素让小麦穿上了“紫色衣”,铁元素给小麦披上了 “黑外套”。由于彩色小麦富含碘、硒、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有效防治多种疾病,因而又被称为“保健小麦”。

青海省还培育出了紫黑色的春小麦——“高原115”。这种小麦富含氨基酸、钙、铁等元素,已在青海、甘肃两省试种3年,非常适合海拔1500 ~3000米的地域种植。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的彩色小麦其生产一旦形成规模,对人们的生活、饮食结构必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彩色棉花

位于陕西省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个棉花研究所,这个所的科研人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通过“杂交”“系统选育”等育种手段,已成功培育出以棕、绿、蓝为主色的彩色棉新品系15份,近45个颜色系列,其中YC-1、YC-2黄色系为目前国内的珍贵色系。

除陕西外,江苏、山西、新疆、四川、湖北、湖南、甘肃等十多个省区,也在进行彩色棉的选育和产业化研究。

2001年,全世界的彩色棉总产量为2万吨,其中我国生产的彩色棉就有6000吨,占全球产量的1/3。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彩色棉生产基地。

我国的彩色棉不仅产量高、色彩纯正、抗病性强,易于大面积推广和种植,而且纤维品质良好,完全符合纺织品要求,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在全球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天然产品备受青睐的今天,彩色棉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专家预测,彩色棉制品在21世纪将成为国际市场上极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前卫产品。

彩色蚕茧

自古以来,蚕吐出的丝都是银白色的,如果告诉你蚕可以吐出彩色的丝,你相信吗?你可能会说那是神话中才有的事儿。最近,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的专家就让这一“神话”变成了现实。

可别以为能吐出彩色蚕丝的是一条神奇的蚕,才不是呢!真正的奥秘在于该研究所开发出的一种神奇的色素:只要将这色素添加到桑叶里让蚕吃掉,蚕就能吐出彩色的丝来。这种“色素添加制彩茧技术”对蚕的品种及饲养方法并无特殊的要求,只要对普通的家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饲养就行。在人工饲料或桑叶中添加经过筛选和处理的色素,家蚕食用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改变其丝腺的着色性能,吐出彩色的丝来。根据添加色素的不同,可以让家蚕结出的茧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目前,该研究所已培育出红、橙、黄、绿4种颜色的蚕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颜色的蚕茧在这里“诞生”。

蚕桑研究所的专家介绍说,让家蚕吐出彩色的丝,可以使丝绸加工省去染色这一环节,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真可谓一举两得。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彩色农产品的品种势必越来越多样,每一品种的色彩也会越来越丰富。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手中五颜六色营养均衡的食品将不再是通过添加食用色素和微量元素制成,我们身上鲜艳夺目款式新颖的服装也不再是通过染色得来的,还有……啧啧,多爽啊!

同期文章

    关键词相关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