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01 年 07 期
海洋里的“降落伞”
作者: 胡自强
在夏秋之际,你若乘船出海航行,常有机会欣赏到一些“降落伞”在水中飘荡的情景。碧波荡漾的洋面上,一个个白色透明的“降落伞”在大海里随波逐流,东游西荡……其实,这些降落伞似的东西是一种大型水母,在动物分类上,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这类动物的胶质中含有90%以上的水分,是含水量最多的动物。钵水母的种类很多,我国沿海常见的有海月水母和海蜇。
海月水母体呈伞形,白色透明,宛如月影,以在海中摄食有机物为生,常在我国青岛、烟台沿海一带大批出现,我国古代称之为“海月”,现在则称为“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的伞沿长着许多细丝状的触手,并有8个“缺刻”,每个“缺刻”中都有被称为“触手囊”的感觉器,以此维持身体的平衡。内伞的中央有一口子,从口的四角向上伸出四条带状的口腕,在水中飘荡如旗,故名旗口类。
海蜇的伞部则为半球形,胶质很厚,伞的边缘无触手,极像一个氢气球,下面四个口腕愈合,周围长有很多须状物,密布着一些小口(吸口),其构造和取食类似于植物的根吸收养料的情况,所以叫做根口类。
海蜇富含蛋白质、糖、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无机盐,营养价值较高。我国食用海蜇的历史悠久,每到夏季,沿海渔民就出海捕捞海蜇,他们用竹刀将伞体部分和口腕部分割开,用明矾和食盐腌制起来作为佐食佳肴,盐腌制后的海蜇可长期保存。经过加工后,其伞部称为海蜇皮,腕部称为海蜇头。取食时,要先用清水浸洗,再切成细条,拌以糖醋、酱油等佐料,脆嫩爽口。我国的海蜇资源非常丰富,是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
除海蜇外,大多数的钵水母对渔业生产有害,如我国黄海、渤海中有一种“北极霞” 水母,直径2米,触手长达30米,渔汛到来时,它们大量出现在海面上,不仅容易破坏渔具,而且会驱散鱼群。遇上暴雨天气,它会下沉海底,覆盖贝类,可导致养殖贝类的大量死亡,是贝类养殖业可怕的“克星”。钵水母刺丝囊放出的毒素对人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一些大的水母或海蜇螫刺人体后,轻则使人中毒,重则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