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1997 年 06 期
小山村里飞出金凤凰——'97“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汪翠萍小记
作者: 孙利军;刘国宏
12岁的女娃娃——浙西衢县全旺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少先队员汪翠萍,因刻苦钻研养猪新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被本村邻镇的养猪专业户亲切地称为“小娃娃大名人”、“猪圈边飞出的金凤凰”。1997年10月,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
小翠萍是怎样开始自己的发明创造,并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
儿年前,她的父亲、“猪老倌”汪生福承包了村里的一家养猪场。当时不满十岁的汪翠萍,就成了父亲猪场里的一名得力小助手,学习养猪技术。打扫猪圈、出猪粪、给猪喂料、打针、喂药,她几乎样样能干,很快便显出她勤劳刻苦的本色。
慢慢地,当一切都驾轻就熟的时候,小翠萍渐渐不满足于仅当父亲助手的地位。她想作些变动,一方面为了显示自己不依靠大人、独立行事的能力,体验一份属于自己的额外的快乐;另一方面她对父亲传统的饲养方法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她想悄悄地作些大胆的试验。1995年暑假的一天,她终于鼓足勇气向父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请求分给她一头刚断奶的小猪,完全由自己喂养,大人不要插手。
父亲相信翠萍是个很有主见的勤劳的孩子,但没想到一切来得这样快,她毕竟还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啊!像她这样的年龄,人家的孩子可能玩都玩不过来呢,既然有这样的想法,就让她试试吧!父亲答应了女儿的请求。
小翠萍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着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计划,她暗暗发誓,自己的小猪一定要喂成同批小猪中最肥最壮的。为此,她几乎投入了全部的业余时间,精心照料自己的杰作。什么时候给猪喂食,什么时候给猪洗澡、捉虱,什么时候打扫猪圈、给猪圈里放多少干草,随时观察小猪的动静、毛色、粪便,每天记日记,这一切她都做得井井有条,生怕出什么差错,她几乎把父亲所教的全使上了。还好,小猪不辜负她,一天天茁壮成长,即使偶尔生些小病,拉肚子之类,也被她及时发现,很快治愈了。
衢县人喂猪,全用精饲料,出栏的生猪粪便干燥,毛色缺少光泽,最重要的还在于吃精饲料,饲养成本高。小翠萍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眼下正是改变猪饲料结构的时候,她开始尝试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自己采撷(xie)的野菜。起先,小猪吃了猛拉肚子,她妈害怕小猪出事,叫她别喂草,可小翠萍相信野菜对小猪生长有利,只是因为食物的突然改变,小猪一时不适才引起拉肚子。这时她没有停止自己的试验,只适时地减少了野菜的用量。果然,小猪好了,拉出的粪便湿而不稀,一天天体格强壮,毛色亮丽。两个月后,竟然把父亲喂的其它猪都比了下去,而成本却降低了 20~30元!还有那头后来加喂野菜的母猪,生下的猪仔,毛色也比一般小猪好看。
小翠萍成功了!她父亲当即决定采纳女儿的配方,在精饲料中加进青饲料,饲养猪场里的50头母猪。一年下来,按小翠萍的做法,猪场竟降低成本近3万元。
汪生福采用女儿的喂养方法大大降低养猪成本的消息传出后,邻近各村的养猪专业户全来取经了。一传十,十传百,其他镇也有人纷纷仿效。小翠萍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能影响那么多人,使他们脱贫致富。她更没想到的是,适当地加喂野菜同样可以使生猪优质高产,这似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一味依赖精饲料的陈旧观念。
小翠萍养猪本领过得硬,她的学习成绩怎样,在学校的其他表现如何呢?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汪翠萍一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如今,她是镇中心小学五甲班的班长和少先队里的大队长,她的班主任这样评价道:“有翠萍做班长,我们班简直得了个副班主任,我可省心多了”。每一个教过她的老师无不说这学生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在同学中威信极高。学习、班务之余,小翠萍并不因养猪工作的繁杂而耽误自己带领同学做好事,帮助孤寡老人溪冬娜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例。老人一直没娶过妻子,更没有儿女,是小娃娃汪翠萍让他真实地体会到人间的温暖和真情,他是多么地感激善良的小翠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