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17 年 12 期
从甲骨到电子屏——汉字载体变迁史
作者: 宋苦泉
时间刻度
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河南省安阳殷墟
很早之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甲骨可以作为文字的载体,用于记载和传播文字,后人就将这些刻录在龟壳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根据历史学家的推断,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汉字。
小粗心:哇!原来早期的汉字是刻在龟壳和兽骨上的,上面究竟记载了一些什么内容呢?
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挖掘出约15万片有字甲骨,上面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殷商王室大事小事都要卜问,内容有关于天气的,也有关于农作物收成的,甚至还有关于疾病和生子的,而像打猎、作战、祭祀这种大事,更是要卜问了!所以通过甲骨文的内容可以粗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的发展状况。
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49年
中原地区
下面应该轮到我在博物馆见过的青铜器登场了吧?
我好像记得你刚才说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的确如此,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青铜器作为一种新的文字载体代替了甲骨的地位。随之又产生了一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就是小好问见过的金文。这种文字主要用于记录祭祀、典礼、赐命、诏书、征战、盟约等活动或事件。金文早在商代就开始出现,但到了周代才被广泛使用。
约公元前476年至公元420年
陕西省咸阳
到了战国时期,尽管金文还在被人们使用,但这时青铜器作为文字载体,已经很难满足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一种新的文字载体应运而生,它就是汉字平民化的使者——竹简。
竹简我在电视里见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烧的书就是竹简做的,这是真的吗?
没错,因为在秦朝时,竹简已经成为最普遍的文字载体。但在竹简出现之前,不管是甲骨文还是金文,都只局限于上流社会使用。可喜的是,在竹简这种廉价、轻便的文字载体出现之后,文字得以广泛流传和使用。可以说,竹简作为一种文字信息传播的载体,无疑是推动中华文明向前发展的一次重大革命。
约公元前202年至今
中国各地
我有预感,时间机器就要给我们介绍纸了。
那你可猜错了,下面我要说的是石碑。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在中国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虽然石碑作为文字载体,因其太过笨重并没有被人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但是镌刻在石碑上的碑文经久不衰,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常见的碑文有功德碑、墓碑、寺观碑等。烆
我在好多景点都见过碑文,像趵突泉、明十三陵,还有寒山寺诗碑。
公元105年至今
河南省洛阳
这回总该轮到纸上场了吧,造纸术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不要着急嘛。东汉时期,蔡伦在洛阳利用树皮、破布、渔网等物造出了大名鼎鼎的“蔡侯纸”。从此,纸作为一种新的文字载体代替了竹简,登上了历史舞台。纸的使用,使文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加速了世界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纸是人类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载体,1900多年的时间里,纸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1946年至今
中国各地
不过,现在纸的地位也不是那么稳固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小灵通说得特别对。1946年,随着计算机问世,特别是20世纪末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人们对纸质信息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纸质文字信息逐渐被各种网络信息所取代。报纸已经不再是获取文字信息的主要途径,形式多样的电子书也在不断地取代纸质书籍。也许有一天,写在纸面上的文字将彻底从人们眼前消失。帒
(插画绘制/蔡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