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2000 年 02 期
让思维飞越空间
小学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设计了一道动手操作题:试用6根火柴组成4个三角形。
于是,同学们从书包里拿出准备好的火柴棍,饶有兴趣地在桌上摆弄起来。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可是奇怪,就是组成不了4个三角形,还真有点伤脑筋。
这时,老师启发大家:“能不能将思维跳出‘桌面’的限制扩展到空间?”
经点拨,思维较敏捷的同学豁然开朗,迅速搭成了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锥体(几何中称四面体)。
图1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老师继续提问:“用三根火柴能组成多少个直角?”
经过一段时间的摆摆弄弄,很多同学在桌面上能用3根火柴组成1、2、3、4、5、6、7、8个直角(读者不妨一试)。这一回可想到了“空间”。有同学将两根火柴摆成一个“十”字,然后将另一根火柴在“十”字的相交点上交叉垂直,如图2。大家仔细数了数,上、下、左、右共12个直角。
图2
老师又趁热打铁,进一步问:“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组成更多的直角?”
后来,老师只用两根火柴组成一个直角,固定其中的一根,另一根不断地在空中翻转,你想要组成多少个就可以组成多少个直角,也就是说可以组成无数多个直角。
随着老师的演示,同学们的思维在空间漫游,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之中……
人们在考虑问题时,冲破点、线、面的束缚,进行全方位思考,这就是所谓的立体思维。立体思维比平面思维更广阔、更丰富、更高级。
其实,立体思维方法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小到多层文具盒,大到城市道路中的立交桥,都是立体思维的体现。
让我们到田野中走一走吧,看到花生地里种芝麻、辣椒地里种白菜、田里种稻、田埂种豆、瓜棚下养鱼……这些立体栽种方式在农业科学上叫间作、套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效益。
“综合利用”、“产销一条龙”、“多层次开发”、“流水作业”等等,无一不是立体思维的体现。
立体思维潜力无穷,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个领域。